[本文刊於《苗圃天地2009年11月號》]
執筆寫本文時是10月中旬。
由今年9月起,即新學年開始,本會國內服務部調整學生資助政策。在諮詢內地長期資助縣教育局等合作伙伴的意見後,今學年起大幅減少對小學生的資助。原因是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落實,鄉村小學生入學問題得到基本解決。農村初中學生需要在學校寄宿,即使國家有補貼寄宿生,貧窮農民家庭仍然負擔很大,故本會仍繼續資助農村貧窮家庭初中生。同時,資助這些初中生至其完成初中學業,即今年已預留明後兩年的資助款,保證目前受助初中生升班仍繼續可獲得資助,相等於每生資助RMB1,050元(3年x 350元)。高中階段不是義務教育,本會資助高中屬於獎學金性質,選擇準則是學生家庭貧窮,同時學習成績好,才合受助條件。高中生的資助方式不變,仍是按年資助,每生每年RMB700元。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未來將逐年遞減初中生名額及增加高中生名額。
近期本會收到一位捐資者轉來的資助個案,事緣一位在內地長大的江先生到英國留學工作,一次偶然機會在2003年到四川涼山自治州昭覺縣拍攝紀錄片,從而持續地資助當地學生讀書,由小學資助至初中、高中。江先生信中說,過去6年來他和朋友在英國辦了許多義賣籌款,資助每名小學生每年100元,初中生每年1200元,高中生每年1600元。到學生入讀大學時費用太大,現在有8名學生升讀大學,每年每生要付5600元,負擔不了。於是寫信給這位捐資者請求捐款支持。捐資者屬意透過本會資助這8位大學生。此項目獲得國部和董事局通過,成為本會開始資助大學生的首例。附帶一提,本會在涼山州兩縣開展了數年的長期資助工作。
一位捐資者高先生於2005年經本會捐助重建一所位於貴州的小學,資助協議訂明重建後學校命名爲「xxx村(捐資者紀念人名)助學長征苗圃希望小學」。本會於06年1月派工作組實地驗收。高先生於07年9月首次回訪學校,卻發現校名被更換成「xxx村yy小學」,違反了資助協議。本會已即時聯同貴州省青基會向當地反映,要求更正。其後本會於07年12月派工作組回訪,確認學校恢復原來校名,事件應告一段落。然高先生於09年9月再次到該校回訪,竟發現該校再次改名爲「xxx村yy小學」。當地一犯再犯,不守信諾,使人痛心。目前本會繼續聯同貴州省青基會跟進此事。
10月初我參加512助學行靜寧段,10月6日經西安返港,翌日剛好看到華裔科學家高錕先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先生生於上海,曾在香港讀中學,到英國升讀大學及工作,其後曾擔任中文大學校長,與香港甚有淵源。由於高錕先生的研究成果,促進現在社會進入訊息時代。我們與高錕先生同樣高興之餘,也深深感受到教育不但改變了個人的命運,也為社會帶來進步,為文明帶來進化。而且,教育對人的改變,其實是在每一個我們認識的人身上發生。
一年一度的會員週年大會於10月11日舉行,大會通過張群卿和伍國強當選新一屆董事(即共有六名董事),及通過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董事局主席報告等。更重要者,出席會員(連同委任代表)對法團化動議投票,結果以95%以上的絕大多數票通過本會以法人團體註冊、條例草案、未來的新會章等。董事Gilbert毛錫強起草條例草案時,已為未來預設發展空間,服務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包括港澳台地區。與此同時,新起草的會章仍維持服務中國內地地區,日後修改會章需召開會員大會及獲得75%以上出席會員投票贊成。這是明智的安排。早前的法團化諮詢會時,曾向會員反映法團化需要刊登政府憲報費用,估計為十多萬元。之後獲得一位熱心人士同意捐助刊登憲報的費用,使本會減輕財政壓力。名譽理事馬逢國先生參加諮詢會時更指出,苗圃法團化後,社會公信力更進一步。未來內地政府開放社會服務給境外NGO時,苗圃將比目前更有優勢。這次會員大會得到會員信任支持,凝聚團結氣氛,是促進會務向前發展的要素。這是苗圃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
編輯部各幹事義工們加班加點地趕工,編製2008-09年年報,趕及在是次會員大會上派發,謹在此多謝各位的努力!
數年前我寫下了一些參與苗圃義務工作的心聲,現抄錄出來和讀者分享:「助學的理想、包容的精神、發掘身邊人的優點、積極的態度,是支持自己繼續向前的基石。」共勉!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