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總幹事筆記 (2010年4月)

執筆寫本文時是3月上旬。
中央政府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經過了一年多的謀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月28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綱要》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3月28日結束。《綱要》稿和發佈會文字記錄均可在國家教育部網站下載閱謮: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zhuanti/2010zqyj/
教育部長在發佈會上有介紹這份《綱要》稿的形成過程,一是深入調查研究,二是廣泛征求意見,三是反覆論證修改。2009年1月至2月期間,共收錄各界人士發表意見建議210萬條,《綱要》初稿形成後,數次在較大範圍征求意見,又收到近5000條意見建議,前後進行約40輪大的修改。從上述公佈資料看,國家對於未來十年的教育改革發展,十分重視,組織多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同時也諮詢社會各界的意見。《綱要》稿序言說「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道出了國家對未來10年教育發展目標。
在教育部官方網站,有另一則資訊,是《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點》: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02/info1265767967537802.htm
內文說今年一項重要工作,是啟動實施《綱要》,籌備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部署現在至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統籌推進各省(區/市)編制本地區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工作,制定規劃綱要任務分解分工方案。
《綱要》稿說,《綱要》的工作方針,要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概括而言,是二十字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在2月28日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長袁貴仁先生發言時,也對二十字方針作說明:「育人為本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兩大工作重點,優先發展和改革創新是實現重要任務的兩大重要保證。」接著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再補充:從橫向來說是全面地發展各類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還有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從縱向來說,就要遵守上面所說的二十字工作方針,今後貫徹落實。
本會名譽顧問程介明教授在3月5日信報的「教育評論」專欄『《國家教育綱要》初讀』向香港讀者介紹《綱要》,分析國家對《綱要》的重視程度:「雖說是十年規劃,但是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準備,到最後定稿也許還要花一段時間。…值得我們大家關注,即使在香港也不能掉以輕心。」
苗圃走過了17年歷史,以促進中國教育為宗旨。近年來本會密切留意國家教育政策,因應「兩免一補」政策實施,本會諮詢長期資助地區教育局和團委意見後,調整學生資助分配,縮減小學生名額,增加初中和高中生名額,每生資助金額則相應提高,過去兩年度(2007/08、2008/09兩年)的學生資助金額不減反增,可見助學需求繼續存在。
苗圃在2010年1月份成立「資助策略研究組」,是十分及時的。研究組目前討論和形成一份資助策略報告,預計在4、5月間提交給會方參考。研究組分析中國義務教育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1年前,主要解決有學上的問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第二個階段是上得起學,至2006年提出「兩免一補」政策,解決學生上學費用問題。第三個階段是當前的上好學和公平上學的問題,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是未來十年的任務。
教育部長袁貴仁先生在發佈會上說,現階段教育改革的特點是系統性和艱巨性。系統性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則的話就很難推進。艱巨性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各方)共識度會越來越低,涉及到觀念、體制,還涉及到切身利益。由此而言,面對國家未來十年將教育作為發展戰略,香港的助學團體面臨的形勢,並不是任務完成了,由國家全部承包了。而是有更多教育需求、助學服務工作等待著社會公益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