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總幹事筆記 (2010年7月)

[本文刊於《苗圃天地》2010年7月號,可網上重溫:http://www.sahk.org/search/rd?id=3025]

執筆寫本文時是6月上旬。
5月份總幹事筆記曾報告在4月11日苗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辦公開講座,主題是「內地城市高速發展對民工子女教育的挑戰」。圍繞內地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去年本會和理工大學曾合辦第一次公開講座,今次是延續篇。今次講座在理工大學一個教室進行,有約六十多名市民參加。講題是:「城市高速發展對民工子女教育的挑戰」。由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潘毅教授主持。講者有韓嘉玲教授、顧靜華講師、陳清海講師、邱五七先生(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等。韓嘉玲教授是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是本會資助民工子女教育改善項目的負責人。講座主題的背景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將城市的週邊地區劃入發展規劃內,以2010年北京市為例,政府繼續執行新一輪的「土地儲備計劃」。民工聚集地被大規模拆遷。結果:從2009年末到2010年北京市各城區有近30所打工子弟學校被迫關門,影響近萬餘名民工子女上學的權益。本會與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中心由香港理大及北京大學合作組成)合作的北京民工子女教育改善項目,有文字資料供與會者閱讀。各講者講稿均可在本會網頁瀏覽。網址:http://www.sowers.org.hk/search/rd?id=2998。與會者提問踴躍,講座需加時進行。本會獲得香港電台授權,在講座上播放《鏗鏘集:漂流教室》。《漂流教室》曾於2月21日在無線電視台播放,關心城市民工子女教育狀況的讀者可於網上重溫。
近期獲悉雲南省政府自今年起出台新的條例,境外非政府組織在雲南省開展服務時,必須先在省民政廳以備案方式登記,及與省內合法註冊的組織合作,合作項目需報省外事辦備案。新例有一年寬限期。香港有許多慈善志願機構都有在雲南展開服務工作,進行助學、扶貧、環保等公益項目。所以雲南省政府的新規定,對香港這類慈善機構有影響。本會正在跟進申請中。
甘肅省青基會組織一團港澳探訪團,在5月31日至6月1日來香港,由本會代為安排一天半行程。訪港團成員來自甘肅省各市/縣團委書記。我們安排其中一個行程,是到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交流。甘肅團幹成員用心聆聽,像回到求學時代,機會難逢。
內地南都基金會秘書長徐永光先生在2008中國全球公益慈善論壇《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合作夥伴》主題會議發言說:「我剛剛從(地震)災區回來。第一次去的時候,政府官員見不到面,他們很忙。這一次和政府官員有一些接觸,他們現在覺得離不開民間組織,非常需要民間組織來:『我們的問題太多了,群衆心理可能還有10年才能重建起來。』民間組織沒有很多資源,但是民間組織能够滿足災區群衆的某些差異性的需求。」
回到6月1日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陳健民教授在「公民社會概論」講課結語說,現代中國建國初期用了30年時間推行政府管治(第一部門),改革開放30年是引進了市場制度(第二部門),未來的30年則需要發展公民社會(第三部門),現代國家需要這三大部門的平衡發展,三者互相合作和監督是需要的。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