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筆者修讀「中華文化證書課程」的一篇功課,這單元是學習「現代文學」,是指清末民初時代開創的白話文運動,湧現出一批文學作家和作品,一直伸延至共和國成立後的兩岸文學作品。選擇《孩子王》為讀書報告,是筆者對中國教育發展的偏好。]
讀書報告:孩子王—鍾阿城
文章開首已寫明了時代背景,故事發生在1976年,文革進行到第十年。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簡稱。自中國有歷史以來,由政府(執政黨)推動的文化革命是十分罕見的。文革將中國傳統制度和價值觀徹底打破,有知識的人倒過來受低知識者領導,全民都要勞動。知識青年要下放到農村去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人民的思想受到執政黨的箝制,政治壓倒一切,這種種環境是與傳統中國文化背道而馳的。作者寫「孩子王」之前,先是在1984年發表「棋王」和「樹王」,即創作年代是文革結束之後、改革開放才剛起步之時。這時候寫成的小說「孩子王」,把文革時代的農村教育狀況刻劃出來,作為一個歷史罕見的時代縮影。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重讀,有滄海桑田的感慨。設想在文革當時的人物,是難以想像在30年後全中國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作者以第一人稱來寫這小說,使讀者很容易地走進這個時代,和主角一起經歷一幕幕荒唐而又悲涼無奈的故事。主角是小學畢業文化程度,被「分場」(我估計是鄉鎮級政府吧)領導選中到鄉村初中去教書,豈不荒唐嗎?到了學校後,被同事陳老師安排去教初中三語文。其他老師異口同聲地說:「怕那樣?我們也都是不行的,不也教下來了麼?」整個初中學校的教育水平低劣,可想而見了。接著主角進了教室,看見校舍設備簡陋,這也反映了農村教育的硬件設施是因陋就簡,基礎很差,辦教育卻缺乏經費。接著學生上課沒有書本,需靠教師把課文抄在黑板上讓學生跟著抄寫在筆記簿上。接著,初中三學生連小學教過的生字都辨認不出來,還要主角一個一個生字地去教,主角也僅是小學畢業程度而已。初中三班上年齡差異也很大,這也反映了有超齡的入學的程況。
從另一角度來看,新中國辦教育已比封建朝代有進步,政府推動普及教育。主角由學校回到生產隊訪友時,(村)支書(就是村幹部)說:「聽說你教的是初三,不得了!那小學畢業,在以前就是秀才;初中,就是舉人;高中,大約就是狀元了。」也是說,在封建朝代,教育不是普及的,家裡有經濟實力的,才會讓下一代孩子去上學。在共和國成立時,文盲人口佔了80%。至文革時,農村人口文化程度仍是文盲和小學程度為主。
在文革年代,全國彌漫著讀書無用的大環境下,村支書還是希望主角到學校當教師後,能把自己孩子教好,對主角說:「到了學校,要好好幹,不能辜負了。我家老三你認得,書念得吃力,你在學校,扯他一把,鬧了就打,不怕的,告訴我,我也打。」反映了當時政治高壓氣氛下,老百姓表面上緊跟上級領導的宣傳口徑,私底下還是心裡明白有知識才有前途的道理。「尊師重教」的中國傳統,仍是在民間靜默地保留傳承著。
《孩子王》小說有兩條主線貫串著,其中之一是一本字典,一本普通不過的工具書。主角初到學校,便看到陳老師桌上擺放著一本「新華字典」。經常被同村人欺負的人物啞巴王七桶到縣城運糧,就託人幫忙去買一本字典。結果是:「三隊的司務長對王七桶說:『您要的字典還是沒有。』」王七桶是文盲,買字典是為了兒子王福用的,啞巴心裡明白下一代前途靠知識,才可改變上一代這種受欺壓的命運。主角的生產隊同工,專職燒飯的來娣珍藏了一本字典,她想以這本字典來作禮物,使主角幫忙向學校領導說情,讓她能離開生產隊,轉到學校去教唱歌。在來娣而言,字典成了功利的工具。主角「每次上課,必將它(字典)放在我的講桌上,成為鎮物。」在主角以言,字典成了上課時的定心丸。學生王福「常常借去翻看,突然問我一些字,我當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輕輕歎一口氣說:『這是老師的老師。』」對王福而言,字典成了神聖的寶物,知識的泉源了。也正因此,王福為了得到老師的字典,要和老師打賭,連夜和父親去砍竹,徹夜不眠,然後作文來交功課,使人震憾。小說結尾時,作者離開學校,把字典送了給學生王福。
小說另一條主線,是主角鼓勵學生要創作,不要抄書。實質上是對文革期間的整個社會「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窒侷氣氛提出異議。主角向學生說「作文不能再抄社論,…隨便寫什麼,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這件事老老實實、清清楚楚地寫出來。別給我寫些花樣…」提倡原創、平實。剛開始時,學生寫得十分粗糙,主角也鼓勵學生繼續寫。到了小說快結束時,王福寫的一篇作文,真實而感人,便是主角努力倡導的成果。即使後來「總場」(縣或鄉的教育幹部)發現主角沒有按課程來教學生,要請主角回到生產隊了,主角心裡明白,終於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到了文化知識,不是在混日子、浪廢了學生的光陰了。
作者留下一個思考的空間,讓讀者去找答案。到底應該讓學生在不合格的師資力量下,囫圇吞棗地重覆抄寫課文,不明不白地上完了政府教育部門規定的課程好些?還是在不合格的師資和勉強升到初三的學生的組合下,還原基本步,老老實實地一個一個地學生字,寫原創的作文會好些?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總幹事筆記 (2010年6月)
執筆寫本文時是5月中旬。
四川汶川大地震過去快兩年之際,青海省玉樹縣在4月14日早晨又發生7.1級大地震,災情嚴重。據媒體報導說有七成以上學校受到破壞。當地是藏族地區,建築物是泥磚為主,在大地震中倒塌,死亡逾二千人。香港義工黃福榮在地震時剛好在玉樹的慈行喜願孤兒院義務服務,為了搶救孤兒院師生而冒險進入倒塌了的廢墟裡救人,不幸再遇上餘震,搶救了孩子,他自己卻沒法逃生。救人精神可嘉,值得景仰。
本會至今尚未開展在青海省的資助工作。董事局討論決定,開展資助青海玉樹災後復學項目,與青海省青基會取得聯繫,首先擬資助學校復課時的配套設施。待當地情況穩定恢復後,再安排工作組回訪。玉樹當地海拔甚高,在四千米以上,義工需留心有高原反應,不能忽視。一旦處理不善,會有後遺症甚至致命。其次路途遙遠,現有公路會優先安排運送救災物資,外人不易到達。當地是藏族地區,僅有少數藏民聽懂普通話,溝通時需人翻譯。還有生活條件刻苦,生活習慣差異等,我們港人到當地做義工前需要做足功課。
黃福榮家人通過香港紅十字會合作設立了「黃福榮傳愛基金」,籌集善款在內地進行援助孤兒、貧童、病童和骨髓庫等慈善工作,讓黃福榮的善行延續下去。本會上屆董事局通過成立「永續助學基金」和「永續發展基金」,永續基金的意念是「以每年增值投資收益用作助學及行政用途,而本金不動」。捐資者的慈善捐獻可持續多年。除了歡迎社會各界捐進永續基金外,捐款額達50萬元或以上,可在永續基金下設立子基金,可享子基金命名以作紀念。歡迎各位查詢詳情。
我在四月底參加工作組到過四川災區學校考察在建進度,目前這批重建學校的主體建築已平頂,開始做安裝門窗、及拉電線電掣工序。預期這批學校可在今年九月新學期開課時使用。我們到工地時第一件事是戴上安全帽,才進入施工地盤,每一層樓去視察。工作組員中有專業工程師,視察工程質量、及工地環境的安全措施,發現問題即向現場監理、學校及相關單位反映。同時也會跟進上次工作組發現的問題,今次有沒有處理解決。可見實地視察和持續的跟進,是盡了我們本份,致力使建築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工作組關注工程質量,少了和學校師生的交流,所以需要有探訪團來補充。在四川省青基會幫忙下,本會獲得四川省港澳辦同意,在六月舉辦一團「助學探訪團」,到地震災區之一的中江縣和三台縣,探訪重建中的數間學校,會探訪中江縣石泉鄉中心校、和聯合鎮群星分校,是本會向香港政府援川基金申請撥款重建的。相信許多香港有心市民都希望親身到受地震破壞地區去探訪,和老師學生交流,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這兩間學校是香港政府援川基金撥款重建,每一位香港納稅人均可說是捐款人,同來見證港人的愛心成果。如反應理想,再安排後續的探訪行程。
香港電影資料館珍藏及修復詩人導演費穆於1940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孔夫子》,在今年四月份香港電影節上播放。我有幸看了。電影中最感動我的一句對白,是孔子勸諫魯定公不果,一夜不眠。翌日向弟子說不能使魯國國君勤政愛民,他準備萬里投荒,周遊列國,為天下人講說聖賢之道。眾們徒儒生決志追隨。孔子仰天而嘆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從此孔子放棄仕途,在列國諸侯之間奔波。現今為人師表,回看電影《孔夫子》,可會對教育下一代有幫助?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
四川汶川大地震過去快兩年之際,青海省玉樹縣在4月14日早晨又發生7.1級大地震,災情嚴重。據媒體報導說有七成以上學校受到破壞。當地是藏族地區,建築物是泥磚為主,在大地震中倒塌,死亡逾二千人。香港義工黃福榮在地震時剛好在玉樹的慈行喜願孤兒院義務服務,為了搶救孤兒院師生而冒險進入倒塌了的廢墟裡救人,不幸再遇上餘震,搶救了孩子,他自己卻沒法逃生。救人精神可嘉,值得景仰。
本會至今尚未開展在青海省的資助工作。董事局討論決定,開展資助青海玉樹災後復學項目,與青海省青基會取得聯繫,首先擬資助學校復課時的配套設施。待當地情況穩定恢復後,再安排工作組回訪。玉樹當地海拔甚高,在四千米以上,義工需留心有高原反應,不能忽視。一旦處理不善,會有後遺症甚至致命。其次路途遙遠,現有公路會優先安排運送救災物資,外人不易到達。當地是藏族地區,僅有少數藏民聽懂普通話,溝通時需人翻譯。還有生活條件刻苦,生活習慣差異等,我們港人到當地做義工前需要做足功課。
黃福榮家人通過香港紅十字會合作設立了「黃福榮傳愛基金」,籌集善款在內地進行援助孤兒、貧童、病童和骨髓庫等慈善工作,讓黃福榮的善行延續下去。本會上屆董事局通過成立「永續助學基金」和「永續發展基金」,永續基金的意念是「以每年增值投資收益用作助學及行政用途,而本金不動」。捐資者的慈善捐獻可持續多年。除了歡迎社會各界捐進永續基金外,捐款額達50萬元或以上,可在永續基金下設立子基金,可享子基金命名以作紀念。歡迎各位查詢詳情。
我在四月底參加工作組到過四川災區學校考察在建進度,目前這批重建學校的主體建築已平頂,開始做安裝門窗、及拉電線電掣工序。預期這批學校可在今年九月新學期開課時使用。我們到工地時第一件事是戴上安全帽,才進入施工地盤,每一層樓去視察。工作組員中有專業工程師,視察工程質量、及工地環境的安全措施,發現問題即向現場監理、學校及相關單位反映。同時也會跟進上次工作組發現的問題,今次有沒有處理解決。可見實地視察和持續的跟進,是盡了我們本份,致力使建築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工作組關注工程質量,少了和學校師生的交流,所以需要有探訪團來補充。在四川省青基會幫忙下,本會獲得四川省港澳辦同意,在六月舉辦一團「助學探訪團」,到地震災區之一的中江縣和三台縣,探訪重建中的數間學校,會探訪中江縣石泉鄉中心校、和聯合鎮群星分校,是本會向香港政府援川基金申請撥款重建的。相信許多香港有心市民都希望親身到受地震破壞地區去探訪,和老師學生交流,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因這兩間學校是香港政府援川基金撥款重建,每一位香港納稅人均可說是捐款人,同來見證港人的愛心成果。如反應理想,再安排後續的探訪行程。
香港電影資料館珍藏及修復詩人導演費穆於1940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孔夫子》,在今年四月份香港電影節上播放。我有幸看了。電影中最感動我的一句對白,是孔子勸諫魯定公不果,一夜不眠。翌日向弟子說不能使魯國國君勤政愛民,他準備萬里投荒,周遊列國,為天下人講說聖賢之道。眾們徒儒生決志追隨。孔子仰天而嘆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從此孔子放棄仕途,在列國諸侯之間奔波。現今為人師表,回看電影《孔夫子》,可會對教育下一代有幫助?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總幹事筆記(2010年5月)
執筆寫本文時是4月復活節假期。
(承接3月號筆記之師資培訓一節) 自2008年起,本會和中國青基會教師培訓中心(師訓中心)合作,開展三年期的師資培訓項目,最大的特色是集中與縣教育局合作,通過招標方式,邀請昭通市各縣、臨滄市各縣、甘肅省兩市的教育局呈交合作標書,師訓中心以客觀的評分標準來選定了大關縣、鎮雄縣、永德縣、鳳慶縣、白銀市等一市四縣為合作方,進行師資培訓。這項目已進行了兩年,師訓中心計辦了七班集中班,學員是校長和骨幹老師。共計有699名校長教師受到培訓。另有三班送教上門班。在今年3月師訓中心向苗圃提交一份《苗圃教師培訓項目2008-2009年度實施報告》。其中有一節是整理《學員意見反饋匯總表》,有以下四項意見是大多數受訓學員同意的:組織管理規範有序(95.4%);對更新教育觀念有很大促進作用(89.3%);全班課堂授課形式安排恰當(86%);講師教學和指導水平很精彩(83.3%)。各讀者如有興趣閱讀《實施報告》,請知會我以便安排。項目實施縣之一的大關縣,教育局也提供兩年階段總結報告,列舉出優秀的校長教師在培訓後取得的成績。今年是這項目第三年,將會開兩班「校長研修班」和兩班集中班。校長研修班是新嘗試,每班只收25名校長,由縣教育局推薦,必須曾是受訓學員。舉辦研修班的目的,是協助校長修訂學校發展規劃,深化學校管理,強化課程領導,推動校本研修,以提高師資隊伍,開發辦學特色等。
苗圃與「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合作的民工子女教育改善項目,其中一項工作也是為兩所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提供培訓。剛過去的一學期培訓是「校本行動研究」,教師就自身教學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提出改善計劃及實行,在學期完結前召開總結大會,展示教師做行動研究的成果,互相促進。本項執行負責人韓嘉玲教授喜見成效。
雖然師資培訓不像資助建校般有一座校舍建築拔地而起地即時見效,然想提高教育質量總得靠教師,所以師資培訓是長期持續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點滴積累,便是由當下做起。
此外,4月11日苗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辦公開講座,主題是「內地城市高速發展對民工子女教育的挑戰」。圍繞內地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去年曾舉辦第一次公開講座,今次是延續篇。有關講座內容留待下期補充。
單車助學行籌委在3月底到青海和甘肅探路,發覺青海至甘肅一段路在在建設高速鐵路,交通繁忙。為此修改活動路線,第一段環青海湖單車行不變,第二段是去年的絲路單車行,即由蘭州至敦煌。今次活動是專為會方助學行政經費而籌款。近年香港興起單車旅遊,本活動招募對象不限於專業的單車運動員,歡迎喜愛騎單車的市民參加。據籌委介紹,到青海湖的行程中,還有一段是到前原子城參觀,以前是軍事禁區,參加者可發思古幽情,想像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國民奮發圖強,獨立自主的創業精神。
各位對茶馬古道步行籌款感興趣的朋友,請報名參加每月一次的活動簡介會,由3月至8月期間,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下午二時四時舉辦(即4月24日、5月29日、6月26日、7月31日、8月28日),地點是香港中旅社旺角分社。請電話預約,以便統計出席人數。
苗圃申請香港政府支援四川重建基金,在德陽市中江縣資助重建兩所九年制學校(由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目前兩間學校均在建當中,多謝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會員,在過去數月來定期組織工程師到當地視察施工情況,發現施工質量需改進之處,即時向學校和縣教育局反映,期當地盡快糾正過來。工作組回來後,還有跟進工作,整理照片,撰寫文字報告,然後開會,檢討工程進度及下次視察時需跟進的問題,例如今次視察了電箱的電線要加標籤和線路圖,開會時和下次工作組工程師講述問題,下次視察時再跟進檢查。這也展現出香港民間社會參與四川災後建設,既熱心又盡責。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
(承接3月號筆記之師資培訓一節) 自2008年起,本會和中國青基會教師培訓中心(師訓中心)合作,開展三年期的師資培訓項目,最大的特色是集中與縣教育局合作,通過招標方式,邀請昭通市各縣、臨滄市各縣、甘肅省兩市的教育局呈交合作標書,師訓中心以客觀的評分標準來選定了大關縣、鎮雄縣、永德縣、鳳慶縣、白銀市等一市四縣為合作方,進行師資培訓。這項目已進行了兩年,師訓中心計辦了七班集中班,學員是校長和骨幹老師。共計有699名校長教師受到培訓。另有三班送教上門班。在今年3月師訓中心向苗圃提交一份《苗圃教師培訓項目2008-2009年度實施報告》。其中有一節是整理《學員意見反饋匯總表》,有以下四項意見是大多數受訓學員同意的:組織管理規範有序(95.4%);對更新教育觀念有很大促進作用(89.3%);全班課堂授課形式安排恰當(86%);講師教學和指導水平很精彩(83.3%)。各讀者如有興趣閱讀《實施報告》,請知會我以便安排。項目實施縣之一的大關縣,教育局也提供兩年階段總結報告,列舉出優秀的校長教師在培訓後取得的成績。今年是這項目第三年,將會開兩班「校長研修班」和兩班集中班。校長研修班是新嘗試,每班只收25名校長,由縣教育局推薦,必須曾是受訓學員。舉辦研修班的目的,是協助校長修訂學校發展規劃,深化學校管理,強化課程領導,推動校本研修,以提高師資隊伍,開發辦學特色等。
苗圃與「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合作的民工子女教育改善項目,其中一項工作也是為兩所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提供培訓。剛過去的一學期培訓是「校本行動研究」,教師就自身教學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提出改善計劃及實行,在學期完結前召開總結大會,展示教師做行動研究的成果,互相促進。本項執行負責人韓嘉玲教授喜見成效。
雖然師資培訓不像資助建校般有一座校舍建築拔地而起地即時見效,然想提高教育質量總得靠教師,所以師資培訓是長期持續的工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點滴積累,便是由當下做起。
此外,4月11日苗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辦公開講座,主題是「內地城市高速發展對民工子女教育的挑戰」。圍繞內地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去年曾舉辦第一次公開講座,今次是延續篇。有關講座內容留待下期補充。
單車助學行籌委在3月底到青海和甘肅探路,發覺青海至甘肅一段路在在建設高速鐵路,交通繁忙。為此修改活動路線,第一段環青海湖單車行不變,第二段是去年的絲路單車行,即由蘭州至敦煌。今次活動是專為會方助學行政經費而籌款。近年香港興起單車旅遊,本活動招募對象不限於專業的單車運動員,歡迎喜愛騎單車的市民參加。據籌委介紹,到青海湖的行程中,還有一段是到前原子城參觀,以前是軍事禁區,參加者可發思古幽情,想像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國民奮發圖強,獨立自主的創業精神。
各位對茶馬古道步行籌款感興趣的朋友,請報名參加每月一次的活動簡介會,由3月至8月期間,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下午二時四時舉辦(即4月24日、5月29日、6月26日、7月31日、8月28日),地點是香港中旅社旺角分社。請電話預約,以便統計出席人數。
苗圃申請香港政府支援四川重建基金,在德陽市中江縣資助重建兩所九年制學校(由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目前兩間學校均在建當中,多謝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會員,在過去數月來定期組織工程師到當地視察施工情況,發現施工質量需改進之處,即時向學校和縣教育局反映,期當地盡快糾正過來。工作組回來後,還有跟進工作,整理照片,撰寫文字報告,然後開會,檢討工程進度及下次視察時需跟進的問題,例如今次視察了電箱的電線要加標籤和線路圖,開會時和下次工作組工程師講述問題,下次視察時再跟進檢查。這也展現出香港民間社會參與四川災後建設,既熱心又盡責。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