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點滴在心間--512助學行紀念特刊

[本文是為512助學行紀念特刊而撰寫,回顧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間苗圃舉辦「512助學行」,我參與步行活動的分享。]

點滴在心間

大災面前有大義,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各志願慈善組織都活躍起來。苗圃人上下一心,積極呼籲香港各界捐款作捐建災區學校。董事局決定以「天崩地裂不放棄」作為賑災助學的主題,在2008年5月31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籌款建校計劃。接著辦起各種宣傳籌款工作。其中一項宣傳籌款工作,是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甘肅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辦「512助學行」。
2008年聖誕節舉辦的文縣預察行為本活動揭開序幕。有預察行參加者回港後分享說:「看到文縣災民經歷了災難後能以積極心態面對困難,也增添了自己面對逆境的信心!」助人兼自助,相得益彰。
信報執行董事曹仁超先生和我認識了十多年,十分感謝曹先生答應出任512助學行活動大使,為本活動宣傳,曹先生在專欄分享投資實戰經驗時,經常勸勉讀者捐款支持公益事業。第一段文縣段和「夫子」劉銳紹先生同行,在初中生交流晚會上,夫子慷慨激昂地勉勵學生積極面對人生挑戰的情景,歷歷在目。
第二段環縣段在2009年7月舉行,這段步行的一大特色,是碰上學校暑假,許多家長帶同子女來參加,成為助學親子活動。現代父母為了教育下一代,是費盡苦心,寓言教於身教,循循善誘,透過到西北黃土地的農村步行探訪,讓子女看到貧窮的一面,需知幸福不是必然,要學會珍惜和努力。助人者也自助,施與受也是互為因果的。
2009年10月初我參加靜寧段,10月6日經西安返港,翌日剛好看到華裔科學家高錕先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先生生於上海,在香港讀中學,到英國升讀大學及工作,其後曾擔任中文大學校長,與香港甚有淵源。由於高錕先生的研究成果,促進當今社會進入訊息時代。我們與高錕先生同樣高興之餘,也深深感受到教育不但改變了個人的命運,也為社會帶來進步,為文明帶來進化。
感謝大隊長吳家平暫時放下工作(足一整年),全情投入,參與了全部八段步行,義務擔任大隊長,累計帶領四五百名參加者完成各段行程。感謝各活動籌委專心一志,參與籌辦活動,像走馬拉松長跑般,連續地義務投入了一年半的光陰和心力。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的一刻,剛巧是苗圃組織一團「國情培訓班」到北京去學習,我當時也在北京學習。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很快地在全國和香港傳開了,我們的國情培訓班還是繼續進行。在災區通訊異常困難的情況下,苗圃雲南項目辦前主任陳松先生努力聯絡各處有資助項目地區的相關人士,了解受苗圃資助重建的學校的受災情況。在數天內基本掌握了情況及向會方報告。在地震中,苗圃資助建的學校沒有發生坍塌情況,也沒有學校師生傷亡報告,在四川地震裂度強的地區,苗圃捐建的學校有出現裂縫,部份需要做加固工程。沒有發生在校師生傷亡的情況,值得欣慰。多謝歷年來參與工作組的義工和職員,他們為確保重建的學校符合國家質量標準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值得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96年行路上廣州的起步禮,從此與苗圃行動結緣。歲月匆匆,參與苗圃助學工作十多年。值得珍惜和回味的,是和許多香港和內地有心人並肩攜手,一起在助學之路上走過來,分享成功喜悅,分擔風雨磨練,無悔今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