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論語「仁」的思想

[本文是筆者上『中華文化證書課程』,其中一個單元「從論語看中華文化」,上課心得筆記]

中華文化證書課程
論語「仁」的思想

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可以說是孔子一生努力的目標,不是僅僅咀上說說來教導門生,而是身體力行,周遊列國,勸說天下諸侯行仁政,不行霸道。
剛好近期有兩部電影《孔夫子》和《孔子》在香港放映了。《孔夫子》是費穆於1940年在上海執導拍攝的,《孔子》則是2009年由胡玫執導拍攝的。有這兩部電影來講述孔子生平,有時代背景,更易於理解論語的精神。香港電影資料館珍藏及修復詩人導演費穆於1940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孔夫子》,在2010年4月份香港電影節上播放。我有幸看了。電影中最感動我的一句對白,是孔子勸諫魯定公不果,一夜不眠。翌日向弟子說不能使魯國國君勤政愛民,他準備萬里投荒,周游列國,爲天下人講說聖賢之道。衆們徒儒生決志追隨。孔子仰天而嘆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從此孔子放棄仕途,在列國諸侯之間奔波。更有陳蔡之困,孔子和門生絕糧捱餓的事跡。論語《衛靈公》篇記錄了這段艱辛日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即使絕糧,孔子志不衰。至孔子晚年,沒有一國諸侯願意採納他的主張,孔子歎曰:「天下無道久矣!」史記說孔子臨終時歌曰:「泰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由此來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孔子一生便是「仁以為己任」,努力將「仁」實踐出來,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為中國後世立榜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