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2009-10年度總幹事工作報告

[本文刊於苗圃行動2009-10年度年報,2010年10月出版]

2009-10年度總幹事工作報告

內地資助工作
5.12汶川地震至今兩年,本會在地震災區資助建校工作進入收官(即將完成)階段。預期向香港政府援川基金申請撥款興建的兩所中江縣九年一貫制學校,可望在2010年9月開學時投入使用。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感謝香港工程師學會長期而有力的支持。每月均安排工程師到四川災區實地視察工程進度,親赴施工現場視察工程質量及工地環境的安全措施,發現問題即向現場監理、學校及相關單位反映。同時也會跟進上次工作組發現的問題,今次有沒有處理解決。工作組特別關注職業安全,不斷提醒施工方需注意現場安全措施,特別是要將地盤與師生上課區域分隔,免生危險,致力使建築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梁憬慧工程師多次參加工作組考察,並作國畫一幅抒懷,以傳統中國山水畫描繪21世紀鄉村學校重建情況,送給本會留念。地震災後重建項目資金規模大,使今年度助學支出達到新紀錄的5,666.8萬元。全年助學赤字為創紀錄的1,086.2萬元(以經審核的財務報告為準)。
貴州一所助學長征學校被發現一校掛兩校名問題,且一犯再犯,誠信存疑。本會討論後決定撤消資助,並努力透過內地合作伙伴向地方政府索償,成功取回捐款。此外,為加強監察力,在資助重建學校的資助協議上加上特別條款:如工作組對工程質量有疑問時,本會有權委託獨立監理公司參與驗收,及現場取樣作檢驗,並以此獨立監理報告及資助協議條款作爲驗收基準。

籌款活動
本年度舉辦多項籌款活動。首先感謝雅居樂地產連續三年成為冠名及全年贊助商,贊助本會各項籌款活動。
各活動籌委們致力創新。挑戰12小時新增一項「豆丁挑戰2小時」,讓家長帶同小朋友來參加步行籌款,是親子 + 慈善助學活動。
行路上廣州今屆開闢新路線:開平—鶴山—佛山—廣州線。開平是華僑之鄉,以中西合璧的碉樓著名,並於2007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歷史文化遺產。佛山是廣東人文薈粹之地,石灣陶瓷著名。今次步行時也到這兩處著名地點參觀。以上兩項新路線的特色,為傳統的行路上廣州活動注入新亮點。
今屆助學長征選在雲南瀘沽湖舉行,有少數民族特色。
第二屆茶馬古道計劃於2010年9月至11月舉行,設有全程、接段和分段等三類步行,將為參加者帶來中緬邊境的少數民族風情,籌備和招募工作已全面展開。
單車助學行是今年度開拓的新籌款方式,以騎自行車來籌款,於2009年9月間順利完成。接著第二屆將於2010年8月(青海湖)及9月(甘肅絲綢之路)舉行。第二屆單車助學行以籌募本會行政經費為主。
512助學行籌辦經年,順利完成全部8段步行活動,在步行之外,增加了和當地初中學生的交流晚會、在小學裡和學生作創意課堂、家訪學生及品嘗農家飯等,參加者可增進對當地教育和民生面貌的認識。
汶川地震兩週年紀念日,本會舉辦了慈善電影首映禮,為青海玉樹災區籌款助學。
此外,本會每年派出數十個工作組到內地考察,跟進資助項目。
因應工作組有任務在身,關注學校建設規模與工程質量,少了機會和學校師生交流,所以近年多舉辦親善探訪團來補充。今年度親善探訪團一位參加者自發拍攝探訪團紀錄片,採訪參加者分享所見所聞,剪輯成《助學情永在》四集電視紀錄片(其中一集是介紹512助學行活動的),安排在亞洲電視高清台播放。感謝影帝張家輝先生義務擔任紀錄片旁述。

宣傳推廣及受惠活動
今年許多有特色的受惠活動。如ANZ苗圃慈善龍舟賽,贊助廣東河源職中學生(受本會資助)來港參加龍舟賽事。渣打銀行香港和深圳員工舉辦跨境步行籌款,所得善款捐本會作助學用途。
苗圃青年大使計劃已進行至第四屆,參加的學校數目和青年大使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參加單位為香港各中學,由教師選拔2-3名學生參加,成為苗圃青年大使。青使需籌辦校內活動,宣傳內地教育需求及本會助學工作,完成後需出席工作報告會,向組長義工介紹工作過程及成績。組長甄選出優異的青使,在暑假參加內地農村體驗團,與內地農村中學生交流生活。青年大使畢業後,可繼續參加,成為下屆的籌委義工。青使計劃可讓香港中學生在課餘參與社會活動,從中得到鍛練,身心成長。到內地農村交流的中學生,有機會親身接觸不同文化和生活體驗,更勝書本知識。青年大使計劃是屬於通識教育的一部份,相信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中學支持。惟每屆青使活動均受經費緊絀困擾、和組長人力資源不足等限制。

會務建設
本年度委託一家電腦軟件公司編寫一套資料庫軟件,以管理國部資助建校流程。因應本會舉辦多項戶外活動,今屆董事局委託三人特別委員會,專責製定戶外活動安全指引,供各活動籌委參考遵從。同時,為參加者(及參與的義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
香港廉政公署要求各家參與政府援川項目的非政府機構訂立內部紀律,以維持廉潔操守。為此,今屆董事局通過一份《紀律守則》,列明本會所有董事、職員及義工必須恪守本會誠信、廉潔和公平的重要價值觀。本會網頁有整份《紀律守則》可供查閱。並且,邀請廉署職員在2009年9月到本會演講,加深本會人員對紀律守則的認識。
本年度遇到一則特殊捐贈個案:捐款人以上市公司股票捐資助學,基於本會不以投資為主業,難以確定最佳沽出時機,故董事局討論後決定,在股票過戶後首個交易天分三個時段沽出,以沽出後實收金額入帳及開發捐款收據給捐款人,並且知會捐款人以上處理方法,請對方理解。這處理方法可作為範例供日後依循。
內地辦公室運作方面,隨著四川災區重建項目即將完成,成都臨時辦公室已終止運作。同時,因尚未聘得合適職員,蘭州辦公室暫時停止運作。內地員工集中在雲南辦工作。

與外界交流
本會保持與本地助學組織聯繫,於2010年3月20日在苗圃會址召開一年一度的聯席會議,交流到內地資助服務的經驗,增進對國情認識。
甘肅省青基會組織了兩次市(州)縣兩級團委來港澳交流訪問,由本會安排在香港一天半的探訪交流活動,相信有助於甘肅市縣團委對香港社會福利和學校的認識。
本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合辦講座,向市民介紹北京民工子女教育狀況和需求,今年度是第二次舉辦,在2010年4月舉行,主題是:「城市高速發展對民工子女教育的挑戰」。各講者講稿均可在本會網頁瀏覽。
資深會員楊坤應雲南團省委邀請,撰寫文章介紹本會籌辦慈善籌款活動經驗,供各市縣團委參考,團省委願推動省內公益活動。楊坤將於2010年下半年到昆明做分享會,介紹籌辦茶馬古道的實戰經驗。

內地宏觀政策
2009年1月國務院著手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並公開徵詢意見。至2010年2月底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綱要》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2010年3月28日結束。《綱要》稿和發佈會文字記錄均可在國家教育部網站下載閱讀。
本會名譽顧問程介明教授在3月5日信報的「教育評論」專欄『《國家教育綱要》初讀』向香港讀者介紹《綱要》,分析國家對教育中長期發展的重視程度:「雖說是十年規劃,但是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準備,到最後定稿也許還要花一段時間。…值得我們大家關注,即使在香港也不能掉以輕心。」董事局在2010年1月通過成立「資助策略研究組」,是十分及時的。資策組在6月提交報告,分析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1年前,主要解決有學上的問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第二個階段是上得起學,至2006年提出「兩免一補」政策,解決學生上學費用問題。第三個階段是當前的上好學和公平上學的問題,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是未來十年的任務。
雲南省政府今年出台新規例,要求境外非政府組織在滇活動前需向省民政廳申請備案登記,日後在雲南的資助項目需經由合作伙伴報省外事辦備案。港澳回歸十多年,港澳慈善組織仍屬「境外組織」,即本會需依循是項規例。本會現邀請得雲南省青基會合作,及得到雲南團省委同意成為備案組織的「業務指導單位」,目前正進行申請備案登記。雲南省新規例有一年寬限期,至2010年底止。

遺愛人間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樹發生地震時,香港市民黃福榮正在當地一家孤兒院做義工,為了搶救孤兒院師生而冒險進入倒塌了的廢墟裡救人,不幸再遇上餘震,搶救了孩子,他自己卻沒法逃生。黃先生精神可嘉,值得景仰。
2009年8月一位助學長征全程參加者因病去世,由知悉入院至離開僅一個多月,只歎人生無常與無奈。這位隊友在報名參加全程時,曾撰文分享,是他家人鼓勵他參加,他認同活動能幫助山區孩子,很有意義。而且身體力行,身教重於言教,為子女樹立一個助人為樂和堅毅不屈的榜樣。他家人將帛金捐給本會,屬意把捐款用在甘肅省內的助學長征學校,資助興建校園水窖,望能緩解在校師生的用水困難,目前10座校園水窖已全部完工。飲水思源,助人精神永存人間。

總幹事 梁建華 書於2010年7月9日
( 聯絡方法:手提電話:(852) 94325239,中國手機:(86)15012503857,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