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問卷整理結果,在2006年6月進行。當時是助學長征經過的十省區85縣(江西6縣、廣東4縣、湖南6縣、廣西5縣、貴州30縣、雲南6縣、四川14縣、甘肅10縣、寧夏3縣、陝西1縣)教育行政人員培訓班,性質類似於培訓者培訓。苗圃發出問卷請參訓學員填寫,以了解內地縣教育狀況。
內地農村教育狀況變化很快,問卷整理至今有三年歷史,調查結果會與現實脫節,本文可供參考。】
問卷定性分析
1) 待重建/擴建校舍或學生宿舍:
Ø 要求建學生宿舍
Ø 由於佈局調整,中學和中心小學需擴建,任務艱巨
Ø 中小學校舍老化,學生宿舍破舊,設備設施嚴重短缺
Ø 佈局調整使中心小學硬件軟件嚴重跟不上的問題,存在學生留不住、學不好等問題
Ø 隨著城鎮化加快,城鎮小學班額大,急需擴建城鎮學校
Ø 需要擴建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食堂
Ø 學生宿位奇缺,寄宿生非常擁擠,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Ø 因建水電站,受淹鄉鎮需搬遷,學校要新建
Ø 隨著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在城市的農村流動人口學生不斷增加,需增建城郊小學以緩解城市學校招生壓力
Ø 大部份待建學校是年久失修,屋頂漏雨,有的甚至是危房,木房年久已經腐朽,這些學校都沒有學生宿舍
Ø 由於農村經濟制約,改造危舊校舍的困難還很多
Ø 各中心校、中學都面臨要擴建校舍的情況,特別是寄宿學校,…都有學生舍宿擠佔實驗室、圖書室和教室的情況,校舍嚴重不足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Ø 3-4個學生睡一張上下床的現象比較普遍,安全隱患大,急待解決
Ø 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提供學生宿舍,邊遠山區的學生上初中讀書,全部在農戶家裡租住
(綜合而言,許多省/區都推行小學英語和電腦課,布局調整,以增加教育資源效率,因而形成中心學校學位缺乏,課室不足,宿舍不足,住宿條件差劣擠擁,存在安全隱患)
2) 兩免一補政策實施情況:
Ø 「一補」政策由於縣級財政籌不出錢來,無法實施
Ø 實施後學校因此捉襟見肘
Ø 通過村委推薦,學生申請,並向社會公示,最後確定受助學生,群眾反應很好。不足的是國家提倡農村學校使用黑白版教材,可是國家免費贈送的課本卻是彩版的,影響不好
Ø 小學目前無寄宿條件,因此(小學)無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
Ø 按國家和省、地實施意見和實施辦法進行,受助的學生經個人申請,村組蓋章、班主住調查,學校審查同意,進行公示無異議才給予免和補,確保國家的優惠政策能惠及需要貧困家庭的學生
Ø 總體來說,貧困學生生活補助覆蓋面仍然很小
Ø 學生和家長簽名領取所得補助費用,縣教育局對此項工作的落實進行督查
Ø 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6300人,由於上級下達人數僅有4300人,因此只有降低標準,按家庭貧困程度合理分配上級下達的寄宿制生活補助
Ø 兩免一補金額按時足額撥付,但學生覆蓋面太窄,不(能)很好解決因貧輟學問題,老百姓對此政策感受不很深,但非常歡迎
Ø 在我縣兩免一補補助款標準過低,落實不到位。我縣目前家庭困難生享受政府提供生活補助的學生佔總困難生的80%,年投僅為7500元,佔應投入數的13.6%,生均年補助只有2.53元,按要求標準小學每期15元,初中生每月30元計算,政府應投入5.5萬元
Ø 這一政策確實為農民辦了件實事,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大大提高
(綜合而言,2006年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生活補助多數發給寄宿學生,經費由縣財政支出,部份縣並不足夠,有僧多粥少現象,分配不均將是很大問題)
3) 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以來,義務階段的學生需要資助的情況
Ø 實行佈局調整後,有很多農村學生要到鄉鎮中心小學、中學就讀寄宿,有部份家庭貧困的學生因交不超住宿費及承擔不起生活費用而面臨失學
Ø 主要在生活補助這一塊,這經費由縣政府解決,在實際操作當中(有)不少困難
Ø 作為省級貧困縣,減免面還未達到50%
Ø 電教儀器,圖書、信息
Ø 需要資助的情況主要為實驗儀器配置、建設、圖書資料、信息技術資料等
Ø 「一補」由地方財政負責,而我縣財政困難
Ø 現有「一補」數量有限,部份貧困學生因為家庭生活特別困難,還是住不起校,缺乏必須的生活費
Ø 有4000多名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小學和初中學生,不能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影響民辦教育發展
Ø 轉向改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和住宿條件的改善
Ø 有很多走讀生家庭極其貧困,因未寄宿而未得到生活補助,實際上這部份學生急需生活補助
Ø 有部份移民、流民、打工人群的子女難於享受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
Ø 在教科書的免費和貧困住校生的生活補助方面加大資助力度
Ø 資助重點應放在農村中小學,特別是應資助農村初中建立寄宿制學校,因為學生雖享受了優惠政策,但他們上學太遠,每天要2-3小時的路程來上學
Ø 由於我省(貴州)「一費制」標準過低,農村學校運轉更為艱難,個別年級學生連黑白版教材亦無法購買;因收費問題,信息技術教育難以正常發展;學生健康
Ø 最需要資助的是優質課外讀物
Ø 一是貧困學生的生活補助;二是寄宿制學校衛生設備急需添置和改善
Ø 禦寒衣物,衛生狀況亟待改善
Ø 校外住宿生的補助
(綜合而言,兩免一補的財政投入不足。政策好,力度不夠。國家政策沒有規定只對住校生給予生活補助,執行時有偏差。省政府財政投入缺位。由意見紛呈可見各地條件差異大,需按每一地實際情況進行資助。資助範圍還有開拓空間,如寄宿的生活條件:衛生、禦寒衣被。提高學習質量如圖書等)
4) 學校日常運作上面臨什麼情況:
Ø 學校需承擔部份基建費用,還需承擔設施設備購置費用等,造成學校經費尤其緊張,入不敷出,欠債較多
Ø 學校日常運作上面臨負債運轉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Ø 經費相當緊張,有些上面政策規定的經費很難落實到位
Ø 學校公用經費過少,只能支付必備的水、電、辦公用品等,很多教學活動、交流、學習、設備更新等事沒有經費作後盾來完成
Ø 學校公用經費完全靠財政撥款,小學按每生10元,初中按每生15元撥付,這只能保證學校的基本運轉,學校建設、開展教研教改和教師培養沒有經費保障
Ø 學校教學設施簡陋,陳舊卻無力維修,學習、工作、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很多學校為保運轉已是負債累累
Ø 國家免除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雜費之後,學校經費更加困難,少數學校水電費難以支付,電腦室由於沒有電費,無法使用
Ø 由於貴州省的補助標準太低,小學年生均70元,初中年生均90元,學校難以正常運行。加上各級各類學校因「兩基」攻堅,均不同程度欠有外債,因此學校經費非常困難
Ø 面臨的問題是沒有多餘資金用於送教師外出培訓和開展校本培訓,只能確保學校最基本的運轉
Ø 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進一步發展
Ø 由於政策因素,生均公用經費不能轉用於教師課時補助,而目前多數學校師資緊張,兼課超課現象嚴重,學校無其他經費來源用於補助教師,挫傷了教師工作積極性
Ø 目前的財政轉移全部用於貸款還債,(學校)辦公也困難
Ø 實施「兩免一補」,學校的工作經費就面臨著各種危機,特別是有的邊遠鄉鎮,財政拿不出錢補貼,有的學校甚至連粉筆都拿不出,經費嚴重不足
Ø 越是小學校,經費越顯得困難,越是基層學校,學校內部設施、桌椅、房屋維修、教師教學辦公經費越是困難,教學條件也越差,學生上學越可憐
Ø 學校工作經費危機比以前有所好轉,目前面臨的困難一是教師培訓經費嚴重不足,二是學校課桌、床架缺乏購置經費
Ø 面臨的困難:所獲取的經費仍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日常開支,對添置設備、冬季禦寒取暖費幾乎沒有
Ø 特別是農村學校經費極缺
Ø 學校日常運作面臨:1)學校校舍的簡單維修無法進行; 2)日常開支維以為繼; 3)教師繼續教育難以開展
Ø 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後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有所緩解,較「一費制」時期大大改觀。但這些上級撥付的經費只能滿足學校基本的日常需求,不能搞校舍維修或擴建,不能進行教師培訓,經費依然制約著學校的發展
(綜合而言,個別省份的學校辦公經費得到改善,是由於中央、省、縣等各級政府按比例撥付公用經費給學校。但其他省份,省政府沒有撥款,單靠中央和縣財政時,學校經費嚴重不足。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縣政府的教育經費資源分配不公平,集中資源在縣城和重點學校,農村學校被忽略。另一問題是縣政府以學校公用經費來還債,使學校運作更難維持。中央政府的危房改造資金,轉移支付過程中被挪用,使大多數學校缺維修資金。)
5) 義務教育階段師項力量情況:
Ø 由於受到教師編制的制約,我縣小學教師已六年之久沒有錄用新教師,造成小學年青教師匱乏,年均年齡達31歲之多,是老齡化發展趨勢,部份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手段滯後。此外,農村小學體育、英語、計算機及藝術類專科教師非常匱乏。
Ø 義務教育階段總的師資數量是足夠的,但年齡偏大,專業不對口,特別是英語、計算機專業的。
Ø 人數超編,年齡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整體素質不能適應新課程改草的需要
Ø 由於縣級財政困難,我縣已有三年沒有批量引進師資,現在的師資隊伍狀況是:小學--數量基本夠用,但是年齡老化,知識退化;初中—數量、質量都差,結構很不合理
Ø 教師年齡老化,課改壓力大,教師業務培訓經費不足,知識不能及時得到更新,難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Ø 學科結構不合理,小學英語、計算機缺專業教師,初中地理、生物、英語(教師)缺乏
Ø 優秀教師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英語、數學、物理、化學、音體美、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師嚴重短缺;實行集中辦學後,學校缺少生活指導老師;教師年齡老化,教學壓力大,工作負擔重,家庭負擔大,待遇偏低;教師培訓經費不足,教師無經費、精力參加培訓,知識老化,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Ø 教師總量基本滿足,但結構失衡,小學略超編,卻無英語、計算機專任教師,初中缺編,且欠英語、計算機、數學等教師
Ø 農村小學特別是鄉村小學教師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教師負擔重,教法傳統,不適應教育發展需要,實施新課程能力較低
Ø 教師隊伍中不穩定因素存在,優秀教師向中心學校、市裡面的學校移動
Ø 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師資缺口較大,為通過「兩基」驗收,近兩年每年均錄用數百名新教師,但仍不能滿足需要,且不符合逐年補充的要求。另外,教師分佈不均衡,中心學校已基本滿足,邊遠地區缺口大,教師結構不合理,部份學科教師富餘,部份學科教師缺乏
Ø 目前本縣的教師數量基本滿足,面對新課改,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Ø 小學教師超編,中學教師特別是高中教師嚴重不足,同時教師結構不合理,所學非所用,在平時的培訓中力度也不夠
Ø 城鄉師資力量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因貧困、落後,素質好的教師不願去,所以像這種學校,教師素質普遍偏低,急待解決
Ø 出現兩極分化:城市內嚴重超編,廣大農村和偏遠山區缺教師
Ø 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班額過大,學科結構不夠合理
Ø 全縣整體師資不足,全縣許多學校都請有臨時代課教師,每個教師的工作量都很大
Ø 絕大多數教師需要培訓,特別是中學教師
Ø 我縣於2005年實行了整縣普九,全縣小學升學率達100%,生源猛增,教師數量受編制的限制而不能得以正常補充,加之2005年後半年退休教師的離任,而今我縣教師不足,缺科教師較多,尤其是鄉村教師難以為繼
Ø 數量不足,全縣小學有代課教師402人
Ø 教師學歷基本合格,但敬業精神不夠,教師面臨新課改多數教師無法適應面對
Ø 現有教師2365人,其中公辦教師1846人,代課教師約佔30%,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約佔53%,按照標準還需補充合格教師1318人
Ø 我縣教師缺額很大,尚缺近千人,替補的是招聘代課教師,因為待遇低,教師只是上班應付,因為素質低,影響了下一代
Ø 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除英語外基本滿足,高中教師非常緊缺
Ø 義務教育階段我縣有專任教師2322人,學歷合格率99%,由於園民居住分散,導致學校較多,辦學規模小,教師數量缺編約200多名,教師教學能力較低,有三分一的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學有較大困難
(綜合而言,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中,普遍學歷合格率達到要求,但共通的有:年齡老化或知識老化、較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再培訓。城鄉的師資力量差異大,缺乏專科教師如英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音體美等科。甘肅省普遍以代課教師授課,教育質量更難提高。)
6) 未來三年內教育發展策略及待解決的問題
Ø 1)大力改善學生住宿困難問題; 2)解決教師住宿條件差問題; 3)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問題
Ø 教育發展策略: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實現農村小學教育均衡,降低教育成本,積極推進農村小學保育寄宿制建設,發展規模初中,每個鄉鎮原則上只建一所初級中學,小學三年級學生集中到寄宿制學校就讀。 待解決的問題: 1)集中辦學後(寄宿制學校),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建設資金不足; 2)普九期間教學樓建設欠款的償還; 3)兩免一補後學校正常運轉經費不足; 4)教師培訓經費不足; 5)年青教師得不到及時補充,音樂、美術、信息專職教師缺乏
Ø 教育發展策略是:擴大高中、提高初中、調整小學、發展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構建國民教育體系
Ø 發展策略: 一是擬建教師培訓中心,有計劃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二是扎實開展新課程培訓,分科分層次展開培訓,聘請院校培訓教師到縣培訓; 三是多方籌集資金建立「縣教師培訓基金」,用於開展教師培訓和獎勵成果突出的教師; 四是建立一所示範中小學圖書樓,幅射全縣或在原基礎上增加學校的圖書冊數。 待解決的問題: 1)培訓一支縣級培訓骨幹隊伍需要必要經費; 2)建立教師培訓中心設備需要一定經費投入
Ø 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力度,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學科不配套的問題
Ø 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
Ø 未來三年內主要工作是鞏固兩基成果,提高普九質量,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