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09年6月】
每期苗圃天地是於上月初截稿,所以執筆寫本文時是6月上旬。
512助學行第一段改行文縣,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調整過來,考驗了活動籌委的應變能力。幸好在上年聖誕節期間曾辦過「文縣預察行」,當地有配合步行的經驗。整個行程順利進行,除了慣常的長途步行外,行程中還有家訪學生、和初中學生座談會、及在小學裡開展創意課堂活動,參加者有更多時間和學校師生接觸,了解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步行完成後的分享會上,大隊長Benny吳家平有意行足八段,每段均擔當大隊長一職,只是目前辭工休業一年,沒有收入,正在為籌募旅費和善款犯愁,即場有參加者受感動,願意捐款贊助完成Benny的心願。
今年下半年步行籌款活動特多。在9月份有單車助學行,10月份是助學長征雲南行。挑戰12小時定於11月1日舉行。三個活動在7月份均開始招募參加者。三項籌款活動各有特色,招募不同界別的社會人士參加。今屆挑戰籌委有兩項創新,一是加入適合一家大小參加的「豆丁挑戰2小時」,英文名為 Little Giant Challenging 2 Hours,安排參加隊伍走家樂徑,讓一家老少參加慈善公益活動,讓小朋友體會幫助他人讀書上學,學懂為他人付出。另一項創新是邀請內地受助學生和老師來港參加挑戰啟動禮,啟動禮定於7月舉行,詳情請留意活動網頁。
苗圃的財政年度是由每年7月至明年6月。新的年度即將來臨,國內服務部討論下年度(2009-10年)的學生資助。隨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小學生入學和生活逐漸改善,入學率大大提高。故近期苗圃的長期資助地區提議同本會將學生資助轉到九年義務教育之上,例如高中生、職中生、甚至準大學生。正如6月號《苗圃天地》由本會國內服務部長單冬怡撰寫的《學生資助的方向》有介紹,農村小學生和初中生在學校寄宿可獲得國家補貼生活費。
助學的具體內容會隨著時代發展而有所不同,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曾有工作組員到內地探訪回來後,反映所見的學校不夠破爛。我們更應這樣來看,所有危房校舍,應該是盡快由安全合格的校舍去取代,我們實在不願在現在仍看見危房原封不動地等待著我們的光臨啊。
5月份國務院教育部財務司一名官員向新聞界表示,學校抗震設防標準現已提高至重點設防類,在民用建築是最高級別。國家計劃在三年內實施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暫時未看到國家計劃投入多少危房校舍改造資金。回顧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提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其中一個考核的指標是要有課室讓學生上課,許多校舍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趕建出來,當年的政策是分級辦學,義務教育由鄉、村兩級基層政府承辦,鄉政府向農民征收教育費附加,用來辦教育。為了建學校,鄉村政府也會動員農民捐工捐料,這一類由鄉村興建的學校是否達到現在國家定出的防震標準,確是疑問。此外,經過十多年的人口變遷,全縣的學校佈局需調整,集中資源辦學,即表示將有許多小規模的學校被撒消,學生集中到大間的學校上課和寄宿。這樣的大環境也會影響到本會資助建校的政策需要相應改變。同樣,本會的捐資者也需要有心理準備。一方面資助的資金需提高,另一方面以前捐資者享有學校命名權,未來將改為建築物命名。
歡迎各位對會務提出意見,我的聯絡方法是:手提 94325239,中國手機15012503857 (請留意舊手機號停用),電郵 johnny.leung@sowers.org.hk。Johnny梁建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