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4年10月21日 (7)(星期四) 天晴
江西贛州市、贛縣
今早從贛州出發往贛縣王母渡鎮收步,去年旅行社來探路時的紀錄是沙石路,估計會走得很吃力,設想我們還需要時間去適應長途步行,今天是剛休息日之後繼續步行,故此設計今天只步行27公里。今年剛好修了公路,舖上瀝青,道路平坦,有些彎位也改直了,路程縮短了約2公里,所以今日完成步行後,剛好補回10月15日起步當天少走的路,我們終於達到按原定計劃步行了。至下午4時30分抵達今天終點王母渡鎮,在這小鎮參觀半小時,上車返回贛州,仍住在贛州飯店。晚上中國移動的技術員專程來飯店,替我換了一款無線上網卡,終於解決了GPRS無線上網的問題。
2004年10月22日 (8)(星期五) 天晴
江西贛縣
今日是重陽節,是香港假期,也是太太陳誠勵的生日。
由於今早開車往昨日收步點需時,所以大清早6時30分叫起,吃了早餐,把大大小小的行李搬到地下大堂,將行李分類成常用的與不常用的,全部隊友的行李加起來約有40件以上,旅行社各位司機們很技巧地把行李車裝得全院滿座,值得一讚。
早上收到南雄市團委書記朱海兵的電話,詢問我們什麼日期和時間到達廣東南雄,當地計劃辦歡迎儀式。幸好有做功課,答覆預計可按原定計劃在10月26日下午進入廣東。大約在下午5時可辦歡迎儀式,之後再與蕭燕確認。
今天是走縣道鄉道,由贛縣王母渡鎮步行至韓坊鎮。沿途風景很好,小河小山,秋收季節,看見農民忙於收割、打谷和曬谷。在往韓坊鎮的路上,遇上一名初中教師韓亮田先生,他是在回鄉鎮的路上看見我們步行隊伍,感到十分奇怪,問身邊的其他人,獲知我們的步行目的後,十分感動,就在路口等著我們,要在他的物理課本上簽名留念,韓先生和陳誠勵邊走邊談,分手時誠勵請他寫一篇感想,他也欣然答應了。在韓坊鎮,鄉中心初中的學生列隊歡迎我們,自發地陪走了一程。贛縣的團委劉先生、公安和醫護人員陪了我們一整天,至晚上6時收步才返回贛縣縣城。明日將護送我們至信豐縣和贛縣交界處才收隊,謹此致謝。
這天是第一次在鄉招待所過夜,第一次使用生活車的設備洗澡。衛生條件和工作組到鄉住宿的差不多。蕭燕早於前一天已和招待所說好了,叫他們換了乾淨的床舖迎接我們,做得很細緻。
2004年10月23日 (9)(星期六) 天晴
江西贛縣、信豐縣
昨日贛縣團委劉先生千叮萬囑,請我們等候他們到達後才開步走。昨日收步地點是水泥路的盡頭。今日9時15分起步,走不遠時開始走沙石路,路面凹凸不平,這條沙石路長達15公里,我們整個上午便是走這條沙石路。走了不遠處,贛縣團委劉先生向我們說,他們不再相送了,此時其實已進入信豐縣境內,房車不好走,恐怕會刷花汽車底盤。和他們道別後,再接到信豐縣團委李先生的電話,說由於路途崎嶇,他們原來乘坐的汽車來不到,要回縣城換另一輛吉普車來。大約在上午11時許終於在山道上的一個村莊會面。
至中午時,走完了15公里崎嶇山路,十分疲倦,大隊乘車往信豐縣城午膳,之後再回到中午收步地點繼續步行。下午進入信豐縣城時,交通十分繁忙,車流量多,領隊張達文要求大隊保持隊型步行,大家十分合作,再得到信豐縣公安車來回指揮交通,載停來往車輛讓步行隊伍過馬路,表演十分出色,也是全程步行的數天來隊伍最整齊的一次。全日步行27公里,至5時30分收步。
佐丹奴接力隊員李銀鳳愈走愈好,她喜歡把螢光帶縛在帽後,戴帽而行,螢光帶便掛在背後,好像一條螢光辮子一樣。全程隊員吳楚珊把隊衣T恤裁成一件小背心,穿在身上,用扣針扣在肩膊的衣服上,成了新穎的時裝,楚珊一直走得很好。全程隊員李源昌和黃汝雄,一直帶著Nikko贊助的帶著「裙」的Cap帽,好處是遮了後頸防曬,遠看有點像日本軍人帽,路人還問他們是不是日本人呢!何沛雄喜歡用毛巾披頭,再帶Cap帽,不論天熱天冷,身上始終穿一件無袖外套。周家俊由早到晚,身上一定穿著螢光反光衣,帶著重量級的相機,到處拍照。
2004年10月24日 (10)(星期日) 天晴
江西信豐縣
今早約8時30分已到達起步點,上午走了15公里的柏油路,早上有信豐縣電視台記者來採訪,拍了一些步行片段,計劃將於明日報導。今早第一次試穿著涼鞋走15公里,感覺還好,腳趾沒有受擠壓的感覺,但輪到腳板痛。下午改穿回原來的步行鞋來走,剛開始時還有點不適應的感覺呢。
今天健康狀態一般,腹部有漲痛感,喉龍有點痒痛,是傷風感冒發作的先兆,晚上回到酒店時,即服用外母預先開定的感冒藥丸。今日下午有10公里的沙石路和5公里的山路,走沙石路比較吃力,並不好走,經常都墮後到龍尾,走在龍頭的隊友則狀熊甚佳,步速達到每小時6公里,我則維持每小時5公里的步速。
上午與大余縣團委朱小姐聯絡好,約了明日早上11時在縣界處接應,至下午收步時,得知信豐縣團委李先生通知,明日約10時應可進入大余縣,並且已代為聯絡了大余縣團委了。
今天天氣好,天晴,間中有微風。接力隊員呂雪芳本來走得很疲倦,在最後的5公里,得到宗光耀的鼓勵,拉著她的手而行,精神狀熊得到鼓舞,果然如獲神助,健步如飛。
2004年10月25日 (11)(星期一) 天陰有風
江西信豐縣、大余縣
上午9時前起步,開步有2公里長的上坡沙石路,走得吃力,幸好仍能保持每小時5公里的步速。約10時到達信豐縣和大余縣交界處,與大余縣團委朱先生見面,步入大余縣境內。上午要走16公里沙石路,大余縣的一段沙石路基本是下坡路,天陰有風,走來很舒暢。
午膳後,接力隊員黃木勝發現身體有毛病,由大余縣醫護人員及隊醫蘭應波、隊友張春生、呂雪芳、張歡榮等陪同下,到醫院作初步驗身。之後決定於明日返港作進一步檢查。他的好友張春生一同返港,待11月2日跟隨第2分段參加者再上來與大隊會合,繼續第二接力段步行。黃木勝本人則視乎在香港驗身報告後再作打算。我即時和香港籌委聯絡好,明日籌委執行主席孫維均會在香港或深圳迎接他們倆人。
黃木勝由瑞金出發至今,一直堅持走足每一公里,不上車。然而天意弄人,他在醫院驗身後回到大隊,隊醫不允許他再步行,他惟有坐在車上發悶。他的好友張春生陪同回港,可見人生難得有一知己朋友互相扶持。還記得最初報名時,他們也是一齊遞交報名表的。
我們在大余縣住宿兩晚,旅行社蕭燕說是方便大家有時間洗衣服和晾乾。明日步入廣東後,還是折回江西大余過一夜,也是依依不捨吧!
2004年10月26日 (12)(星期二) 天晴
江西大余縣、廣東南雄市
昨夜中央電視台「公益行動」欄目的記者風塵樸樸地趕到大余縣來,為的是要補拍一些採訪片段,使節目內容更豐富,她從採訪中得知我們在10月15、16日走到日落後才收步,要求要補拍一些片段,結果昨晚深夜動員了幾位隊友,到大余縣的路上,每一手裡拿著電筒在路上步行,讓他們補拍,忙到凌晨才回到酒店入睡。今早中央電視台記者要求到希望小學去補拍,惟有勞煩大余縣團委和教育局局長們幫忙,即時和青龍鎮方面聯繫,要求到鎮上的赤江小學參觀,學校要動員學生到公路旁迎接步行隊伍,並且留下8名全程隊員,一同到這學校去作實地採訪拍攝。另外,張春生陪同黃木勝二人,要臨時向縣教育局借一台車往韶關,再轉乘火車經深圳回香港。十分多謝大余縣團委和教育局在時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能鼎力支持。其餘隊友繼續步行,上午步行15公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在中午時,再補拍我們隊友喊口號以壯行色的畫面,才鳴金收兵,回北京做後期製作,預期這個專題報導將在11月7日播放。
下午步行至江西和廣東交界時,約下午2時45分,各隊員紛紛拍照留念,始終大家都經過多天的體力勞動,不辭勞苦,才完成江西省的步行啊!很快地,廣東省青基會幹事鄧劍平和南雄市團委趕車來迎接我們,約好再步行3公里後休息,他們去安排廣東段的歡迎儀式。我們今天少行了2公里,將在明日補回。我們步行至大休地點,把紅色的助學長征旗用竹竿豎起,各隊友正好趁機會拍照留念。這面大旗是10月13日在北京啟動式上展示,並且有各與會者的簽名留念,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先生的簽名,正簽在「長征」兩字之上。在北京啟動式上,周強把這面助學長征旗傳遞給我,我再傳給江西省青基會,之後再依次的傳給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十省區青基會,饒有紀念價值,現在這面隊旗是一直跟隨全程步行隊伍,一直至步行完成為止,經歷過十個月的風吹雨打後,這面隊旗將會變成怎樣的,現在是很難想像了。
約4時30分,南雄市學生代表30多人列隊前來,陪同助學長征團隊,步行至歡迎儀式現場,廣東省電視台及報章媒體記者在場採訪,苗圃行動董事吳永基、蔡兆明、執委會主席楊坤和地區幹事廖國球等人專程由香港趕來出席歡迎儀式。雖然步入廣東境內,在公開場合致辭時,大家都以普通話發言,我也勉力而為了。隊友呂雪芳是多友並肩參與苗圃會務的友好,她在儀式後回應說,感受到我在致辭時,喜悅發自內心,在場各人均感受得到,還問我為什麼會如此開心?相信是大家經歷了12天的努力,步行了300公里以上,完成了一省的行程,是可喜可賀的事吧!
晚上入南雄市,由市政府設宴為隊友洗塵,當晚仍返回大余縣,渡過助學長征在江西之旅的最後一晚。在此多謝江西贛南七縣團委、教育局、和公安、醫護人員的支持配合。尤其是當遇上突發事件,需要當地即時解決,為當地帶來許多麻煩,而當地都盡心盡力去處理,難得之至。
2004年10月27日 (13)(星期三) 天晴
廣東南雄市
由昨日歡迎儀式的地點起步,剛好是國道323第243公里碑,上午步行了16公里,至珠璣古巷處午餐。珠璣古巷傳說是古代北方移民來粵聚居之處,有150個姓氏的祖宗祠堂,每年許多海外華僑專程到此尋根祭祖。下午由國道轉入珠璣巷步行,這是舊車道,是比較少車經過,風景也好些。之後再接回國道323,穿越南雄市。市內車流量多,幸得南雄市公安交警協助指揮交通,讓步行隊伍順利通過各繁忙路口,在經過市中心時,南雄市第一中學的學生約50人列隊歡迎,並陪走了3公里,氣氛熱鬧。剛要分手時,一位中學生專門跑上來,要和全程參加者李源昌合照留念,大概源昌兄一臉正義凜然,深受學生愛戴吧!全日共步行30公里,至273公里碑收步。
當晚入住南雄迎賓館,翌日是休息日,有時間洗衣服和晾乾。太太回到房內,立刻爭取時間洗衫,經過十多天的嚴格手動洗衣訓練,她現在可享一邊洗衣、一邊兼做拉筋舒緩的動作,一舉兩得。
晚上應邀和隊友唱卡拉OK,至凌晨12時許才回酒店房間,太太仍在努力不懈地寫稿,感到歉意,即幫忙把稿件和照片以電郵發給香港苗圃和中國青基會去。
2004年10月21日 (7)(星期四) 天晴
江西贛州市、贛縣
今早從贛州出發往贛縣王母渡鎮收步,去年旅行社來探路時的紀錄是沙石路,估計會走得很吃力,設想我們還需要時間去適應長途步行,今天是剛休息日之後繼續步行,故此設計今天只步行27公里。今年剛好修了公路,舖上瀝青,道路平坦,有些彎位也改直了,路程縮短了約2公里,所以今日完成步行後,剛好補回10月15日起步當天少走的路,我們終於達到按原定計劃步行了。至下午4時30分抵達今天終點王母渡鎮,在這小鎮參觀半小時,上車返回贛州,仍住在贛州飯店。晚上中國移動的技術員專程來飯店,替我換了一款無線上網卡,終於解決了GPRS無線上網的問題。
2004年10月22日 (8)(星期五) 天晴
江西贛縣
今日是重陽節,是香港假期,也是太太陳誠勵的生日。
由於今早開車往昨日收步點需時,所以大清早6時30分叫起,吃了早餐,把大大小小的行李搬到地下大堂,將行李分類成常用的與不常用的,全部隊友的行李加起來約有40件以上,旅行社各位司機們很技巧地把行李車裝得全院滿座,值得一讚。
早上收到南雄市團委書記朱海兵的電話,詢問我們什麼日期和時間到達廣東南雄,當地計劃辦歡迎儀式。幸好有做功課,答覆預計可按原定計劃在10月26日下午進入廣東。大約在下午5時可辦歡迎儀式,之後再與蕭燕確認。
今天是走縣道鄉道,由贛縣王母渡鎮步行至韓坊鎮。沿途風景很好,小河小山,秋收季節,看見農民忙於收割、打谷和曬谷。在往韓坊鎮的路上,遇上一名初中教師韓亮田先生,他是在回鄉鎮的路上看見我們步行隊伍,感到十分奇怪,問身邊的其他人,獲知我們的步行目的後,十分感動,就在路口等著我們,要在他的物理課本上簽名留念,韓先生和陳誠勵邊走邊談,分手時誠勵請他寫一篇感想,他也欣然答應了。在韓坊鎮,鄉中心初中的學生列隊歡迎我們,自發地陪走了一程。贛縣的團委劉先生、公安和醫護人員陪了我們一整天,至晚上6時收步才返回贛縣縣城。明日將護送我們至信豐縣和贛縣交界處才收隊,謹此致謝。
這天是第一次在鄉招待所過夜,第一次使用生活車的設備洗澡。衛生條件和工作組到鄉住宿的差不多。蕭燕早於前一天已和招待所說好了,叫他們換了乾淨的床舖迎接我們,做得很細緻。
2004年10月23日 (9)(星期六) 天晴
江西贛縣、信豐縣
昨日贛縣團委劉先生千叮萬囑,請我們等候他們到達後才開步走。昨日收步地點是水泥路的盡頭。今日9時15分起步,走不遠時開始走沙石路,路面凹凸不平,這條沙石路長達15公里,我們整個上午便是走這條沙石路。走了不遠處,贛縣團委劉先生向我們說,他們不再相送了,此時其實已進入信豐縣境內,房車不好走,恐怕會刷花汽車底盤。和他們道別後,再接到信豐縣團委李先生的電話,說由於路途崎嶇,他們原來乘坐的汽車來不到,要回縣城換另一輛吉普車來。大約在上午11時許終於在山道上的一個村莊會面。
至中午時,走完了15公里崎嶇山路,十分疲倦,大隊乘車往信豐縣城午膳,之後再回到中午收步地點繼續步行。下午進入信豐縣城時,交通十分繁忙,車流量多,領隊張達文要求大隊保持隊型步行,大家十分合作,再得到信豐縣公安車來回指揮交通,載停來往車輛讓步行隊伍過馬路,表演十分出色,也是全程步行的數天來隊伍最整齊的一次。全日步行27公里,至5時30分收步。
佐丹奴接力隊員李銀鳳愈走愈好,她喜歡把螢光帶縛在帽後,戴帽而行,螢光帶便掛在背後,好像一條螢光辮子一樣。全程隊員吳楚珊把隊衣T恤裁成一件小背心,穿在身上,用扣針扣在肩膊的衣服上,成了新穎的時裝,楚珊一直走得很好。全程隊員李源昌和黃汝雄,一直帶著Nikko贊助的帶著「裙」的Cap帽,好處是遮了後頸防曬,遠看有點像日本軍人帽,路人還問他們是不是日本人呢!何沛雄喜歡用毛巾披頭,再帶Cap帽,不論天熱天冷,身上始終穿一件無袖外套。周家俊由早到晚,身上一定穿著螢光反光衣,帶著重量級的相機,到處拍照。
2004年10月24日 (10)(星期日) 天晴
江西信豐縣
今早約8時30分已到達起步點,上午走了15公里的柏油路,早上有信豐縣電視台記者來採訪,拍了一些步行片段,計劃將於明日報導。今早第一次試穿著涼鞋走15公里,感覺還好,腳趾沒有受擠壓的感覺,但輪到腳板痛。下午改穿回原來的步行鞋來走,剛開始時還有點不適應的感覺呢。
今天健康狀態一般,腹部有漲痛感,喉龍有點痒痛,是傷風感冒發作的先兆,晚上回到酒店時,即服用外母預先開定的感冒藥丸。今日下午有10公里的沙石路和5公里的山路,走沙石路比較吃力,並不好走,經常都墮後到龍尾,走在龍頭的隊友則狀熊甚佳,步速達到每小時6公里,我則維持每小時5公里的步速。
上午與大余縣團委朱小姐聯絡好,約了明日早上11時在縣界處接應,至下午收步時,得知信豐縣團委李先生通知,明日約10時應可進入大余縣,並且已代為聯絡了大余縣團委了。
今天天氣好,天晴,間中有微風。接力隊員呂雪芳本來走得很疲倦,在最後的5公里,得到宗光耀的鼓勵,拉著她的手而行,精神狀熊得到鼓舞,果然如獲神助,健步如飛。
2004年10月25日 (11)(星期一) 天陰有風
江西信豐縣、大余縣
上午9時前起步,開步有2公里長的上坡沙石路,走得吃力,幸好仍能保持每小時5公里的步速。約10時到達信豐縣和大余縣交界處,與大余縣團委朱先生見面,步入大余縣境內。上午要走16公里沙石路,大余縣的一段沙石路基本是下坡路,天陰有風,走來很舒暢。
午膳後,接力隊員黃木勝發現身體有毛病,由大余縣醫護人員及隊醫蘭應波、隊友張春生、呂雪芳、張歡榮等陪同下,到醫院作初步驗身。之後決定於明日返港作進一步檢查。他的好友張春生一同返港,待11月2日跟隨第2分段參加者再上來與大隊會合,繼續第二接力段步行。黃木勝本人則視乎在香港驗身報告後再作打算。我即時和香港籌委聯絡好,明日籌委執行主席孫維均會在香港或深圳迎接他們倆人。
黃木勝由瑞金出發至今,一直堅持走足每一公里,不上車。然而天意弄人,他在醫院驗身後回到大隊,隊醫不允許他再步行,他惟有坐在車上發悶。他的好友張春生陪同回港,可見人生難得有一知己朋友互相扶持。還記得最初報名時,他們也是一齊遞交報名表的。
我們在大余縣住宿兩晚,旅行社蕭燕說是方便大家有時間洗衣服和晾乾。明日步入廣東後,還是折回江西大余過一夜,也是依依不捨吧!
2004年10月26日 (12)(星期二) 天晴
江西大余縣、廣東南雄市
昨夜中央電視台「公益行動」欄目的記者風塵樸樸地趕到大余縣來,為的是要補拍一些採訪片段,使節目內容更豐富,她從採訪中得知我們在10月15、16日走到日落後才收步,要求要補拍一些片段,結果昨晚深夜動員了幾位隊友,到大余縣的路上,每一手裡拿著電筒在路上步行,讓他們補拍,忙到凌晨才回到酒店入睡。今早中央電視台記者要求到希望小學去補拍,惟有勞煩大余縣團委和教育局局長們幫忙,即時和青龍鎮方面聯繫,要求到鎮上的赤江小學參觀,學校要動員學生到公路旁迎接步行隊伍,並且留下8名全程隊員,一同到這學校去作實地採訪拍攝。另外,張春生陪同黃木勝二人,要臨時向縣教育局借一台車往韶關,再轉乘火車經深圳回香港。十分多謝大余縣團委和教育局在時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能鼎力支持。其餘隊友繼續步行,上午步行15公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在中午時,再補拍我們隊友喊口號以壯行色的畫面,才鳴金收兵,回北京做後期製作,預期這個專題報導將在11月7日播放。
下午步行至江西和廣東交界時,約下午2時45分,各隊員紛紛拍照留念,始終大家都經過多天的體力勞動,不辭勞苦,才完成江西省的步行啊!很快地,廣東省青基會幹事鄧劍平和南雄市團委趕車來迎接我們,約好再步行3公里後休息,他們去安排廣東段的歡迎儀式。我們今天少行了2公里,將在明日補回。我們步行至大休地點,把紅色的助學長征旗用竹竿豎起,各隊友正好趁機會拍照留念。這面大旗是10月13日在北京啟動式上展示,並且有各與會者的簽名留念,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先生的簽名,正簽在「長征」兩字之上。在北京啟動式上,周強把這面助學長征旗傳遞給我,我再傳給江西省青基會,之後再依次的傳給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十省區青基會,饒有紀念價值,現在這面隊旗是一直跟隨全程步行隊伍,一直至步行完成為止,經歷過十個月的風吹雨打後,這面隊旗將會變成怎樣的,現在是很難想像了。
約4時30分,南雄市學生代表30多人列隊前來,陪同助學長征團隊,步行至歡迎儀式現場,廣東省電視台及報章媒體記者在場採訪,苗圃行動董事吳永基、蔡兆明、執委會主席楊坤和地區幹事廖國球等人專程由香港趕來出席歡迎儀式。雖然步入廣東境內,在公開場合致辭時,大家都以普通話發言,我也勉力而為了。隊友呂雪芳是多友並肩參與苗圃會務的友好,她在儀式後回應說,感受到我在致辭時,喜悅發自內心,在場各人均感受得到,還問我為什麼會如此開心?相信是大家經歷了12天的努力,步行了300公里以上,完成了一省的行程,是可喜可賀的事吧!
晚上入南雄市,由市政府設宴為隊友洗塵,當晚仍返回大余縣,渡過助學長征在江西之旅的最後一晚。在此多謝江西贛南七縣團委、教育局、和公安、醫護人員的支持配合。尤其是當遇上突發事件,需要當地即時解決,為當地帶來許多麻煩,而當地都盡心盡力去處理,難得之至。
2004年10月27日 (13)(星期三) 天晴
廣東南雄市
由昨日歡迎儀式的地點起步,剛好是國道323第243公里碑,上午步行了16公里,至珠璣古巷處午餐。珠璣古巷傳說是古代北方移民來粵聚居之處,有150個姓氏的祖宗祠堂,每年許多海外華僑專程到此尋根祭祖。下午由國道轉入珠璣巷步行,這是舊車道,是比較少車經過,風景也好些。之後再接回國道323,穿越南雄市。市內車流量多,幸得南雄市公安交警協助指揮交通,讓步行隊伍順利通過各繁忙路口,在經過市中心時,南雄市第一中學的學生約50人列隊歡迎,並陪走了3公里,氣氛熱鬧。剛要分手時,一位中學生專門跑上來,要和全程參加者李源昌合照留念,大概源昌兄一臉正義凜然,深受學生愛戴吧!全日共步行30公里,至273公里碑收步。
當晚入住南雄迎賓館,翌日是休息日,有時間洗衣服和晾乾。太太回到房內,立刻爭取時間洗衫,經過十多天的嚴格手動洗衣訓練,她現在可享一邊洗衣、一邊兼做拉筋舒緩的動作,一舉兩得。
晚上應邀和隊友唱卡拉OK,至凌晨12時許才回酒店房間,太太仍在努力不懈地寫稿,感到歉意,即幫忙把稿件和照片以電郵發給香港苗圃和中國青基會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