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5年1月26日 (104)(星期三) 天陰、小雨
貴州省遵義縣
今早凌晨渡過了最冷的一晚,這旅館沒有暖氣空調,也沒有電,還座落在山上,所以凌晨時份特別寒冷。即使用了睡袋,睡到半夜還是感覺被窩冷,連忙找來旅館供應的棉被加在睡袋上面,才夠保暖。這晚和前一晚剛好相反,一晚是冷醒,一晚是熱醒。
早上在旅館吃過早餐,便立刻開步,早至8時10分已開始步行,沿著昨天走的省道。早上下著濛濛細雨,雖然可以不用雨衣或雨傘,但手中的相機機身也沾濕了。不久便轉入國道,勝在車流量不多,路面也較寬,容易走些,唯一不理想之處,是天氣潮濕,公路邊雖設有一米寬的行人線,但佈滿濕泥,走在上面很滑,泥土沾在鞋底,褲管也容易被弄髒。當然,相比前數天的路況,今天是很好的了。
中午收步地點,剛好選在用餐的餐館,節省了乘車往返時間,還有空餘時間坐下來休息,大家圍在煤爐旁取暖,一邊閒話家常,各式其適。下午仍是沿著國道前行。
下午繼續行程,中途經過馬蹄鎮,收步地點是西安寨,未考究是屬於馬蹄鎮管轄或是下一鎮泮水鎮管轄。然後乘車到金沙縣城,入住縣城的賓館。明天是休息日,我們可在縣城購買補給品。因應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下一次休息日延至2月8日大年三十晚才休息。
水禾田先生整天忙碌著取景拍照,一面背著攝影器材,一面跑著追趕到步行隊伍前頭,爭取好角度拍攝。一時跑到公路對面,一時跑到小山坡上,有一次還特意跳進公路邊的去水道裡,地面上露出頭和雙手,從低角度取景拍攝隊伍步行經過,其體力消耗程度,與我們走全天是不遑多讓的。
2005年1月27日 (105)(星期四) 天陰
貴州省金沙縣
今天是休息日,在金沙縣城渡過。昨晚和團縣委溝通好,沒有安排參觀活動。上午在酒店早餐後,到附近理髮店剪髮,自10月12日由香港出發以來,今次是第一次剪髮。西南部地區消費便宜,剪一次髮費用是4元。有些隊友在江西時剪髮,費用是10元,也有些隊友花8元剪一次髮,所以我這次4元剪一次髮是刷新了最省錢的紀錄!
跟著和陳誠勵到一家大超市購買日用品和乾糧,這家超市收銀處是使用電腦條碼(Bar Code)識別物品。我們買糖果,是按斤計算,售貨員使用電子秤量好重量,輸入物品編號,即時一張帶有電腦條碼貼紙便由打印出來,售貨員把貼紙貼到貨品上,運作方式和香港兩家大超市一樣,很是先進。
走在縣城街道上,天陰潮濕寒冷,還是留在戶內好些。
早前走完古藺縣數天的泥漿路後,發現穿了三個月的步行鞋的鞋底已磨蝕了,鞋面也有破損,下午陳誠勵提著兩對步行鞋,跟隨宗光耀到街上找補鞋匠修補一下,十分便宜,只費6元。習慣了內地西部地區的物價後,日後回到香港時,會很不習慣了。
張瑪利曾參加第一接力段,她回到香港後,搜集了各人拍攝的照片,花了兩日兩夜時間精選了一批佳作,用電腦軟件製作成一張VCD光盤,早前已委託分段參加者帶上來送給各全程隊員。今天她特地找出來,接到電視上播放給數位隊員欣賞。我們不經不覺在旅途上生活了三個月多,現在重看這些照片,感覺這些片段都在很久以前發生了似的。當時正值秋天,天朗氣清,田間農夫忙著收割,樹上枝葉茂盛,相比現在連續多天陰冷潮濕天氣,道路泥濘,樹上僅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真恍如隔世。
2005年1月28日 (106)(星期五) 天陰
貴州省遵義縣、金沙縣
今天在金沙縣乘車回到遵義縣,回到前天收步地點,用了時間行車,在上午9時才開始步行。沿著國道向金沙縣方向前行,大約走了11公里,便進入金沙縣境,縣團委組織了一隊管樂隊奏樂歡迎,學生手持彩花列成兩隊歡迎,並有學生向步行團隊獻紅領巾,團委還組織助走隊伍陪行,在此多謝金沙縣的安排。
金沙縣屬畢節地區管轄,據當地官員介紹,於1941年才設金沙縣,之前屬黔西縣管轄。金沙縣城舊名是打鼓新場,這地名很特別,和團委談起,他們介紹紅軍長征的遵義會議後,當時的中共中央多數意見是在打鼓新場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但毛澤東極力反對,我在看《長征》電視劇時也看到這一情節,當然聽過打鼓新場這地名了。
縣名為何稱為金沙?我好奇向團委提問:是否當地曾發現金礦,有人曾到此地淘金嗎?回答是此地並無金礦,縣名來源是1941年置縣時,部份地由黔西縣劃來,部份地是由遵義縣劃來,金沙一詞是兩個地方名組合而成的,到底是那兩個地方,一時也說不清楚。團委編製了一份《助學長征金沙縣活動手冊》,於前兩天送給我們,內有縣情介紹,說當地逐步形成了以黔北電廠為龍頭,以煤炭生產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另有金沙縣希望工程情況介紹,當地自1996年開始成立希望工程辦公室,97年全縣第一所希望學校落成,數年來先後獲得香港的健行杏社、香港愛心聯盟、香港雁心會、香港慈恩基金會等數家慈善團體捐助,至2004年底共獲捐資逾500萬元,先後重建了39所希望小學,相比我在貴州其他縣的捐助情況來說,算是很多的捐助。團委書記姜文先生介紹說,這些成績,是縣團委努力爭取回來的。例如當香港的慈善團體人員到畢節地區考察時,其他縣方人員安排他們去觀光享受,但金沙縣方面則是實幹地和前來考察的人員配合,結果便爭取到香港的慈善團體的資助了。
中午前步行隊伍經過一個大規模的火力發電廠,是燒煤發電的,產電除了供本縣使用外,還是西電東送的一部份,電力輸送到廣東等地。這發電廠用煤量很大,金沙縣本是產煤縣,電廠投入生產約五年,本縣產煤量不夠發電用,最近還要向附近縣送煤來發電。這兩三年來煤價上升,但電價沒有跟隨上調,一些貴州人感覺不公平,表示這電廠把西南部資源能源補貼給沿海地區,而把發電所產生的污染留給當地。
上午步行18公里,中午收步距離縣城約3公里,乘車回到縣城的賓館午膳。下午乘車回上午收步點繼續前行,逐漸接近縣城,我們現在步行的公路,約於1年前修建完成,我看見公路兩旁正陸續有民房修建,是附近的農民移到公路邊來生活,供給電廠工人生活所需,這一帶是新開發地區。
縣城附近的車流量特多,沿途見到許多運煤車,相信是運往電廠發電用的了。這一段路並不好走,貨車經過時,發出刺耳的響號,車尾排出滾滾黑,各隊友互相提醒留意車輛。公路是在縣城邊上擦過,我們沒有步行穿過縣城,便繼續沿公路前進。接著是上坡路,下午步行10公里,全天共步行28公里。至下午4時45分收步,乘車返回縣城。
2005年1月29日 (107)(星期六) 大霧、有雨
貴州省金沙縣
今天大霧,早上離開入住的黃金大酒店,乘車前往昨日收步的油站,約於上午9時起步,繼續前行。今天霧大,早上還下著濛濛細雨,到處都是灰白的,看不清田園景色,照片拍得不清楚,戴著的眼鏡很快便結滿了水珠,手中的相機機身也濕了,鏡頭玻璃也凝結了水珠。我們又再次在濕滑的路面上行走。感覺上,今天整日氣溫比昨日低,雙手很快感到凍僵麻痺,連忙取出手襪和帽戴上以保暖。
中午在禹謨鎮午膳,上午完成13公里步行。下午1時繼續步行,收步地點是安底鎮一個溫泉渡假村。全日共步行23公里。
蕭燕在晚飯時說,兩年前來踩線探路時,今明兩天步行的公路還是沙石路,現在已修建成混凝土路,容易行走了。今天步行時發覺,修公路時部份彎路路段也拉直了,鄉鎮間的距離也縮短了。
2005年1月30日 (108)(星期日) 天陰
貴州省金沙縣
早上直接由入住的溫泉渡假村出發。
中午在一家鐵廠開的餐廳午膳,有一組隊員圍著煤爐取暖用餐,這些煤爐均有鐵管作為排用的,我們見慣的煤爐,最熱部份是桌面中央的生火部份,桌邊和排管是溫暖而不燙手的,但這個煤爐的火燒得特別熱燙,連排管也是燙手的,兩位隊員不慎,手掌被排管灼傷了,徐惠森穿著的上衣貼在排管上,也被燙焦了。經一事,長一智,日後靠近煤爐取暖時,便要小心了。
今晚發生了意外。事緣昨日入住的溫泉旅館,其電力供應不穩定,多人使用電器設施時,電壓超負荷,房內燈光忽明忽暗,我沒有經驗,還插了電器變壓器在充電,睡到今早約6時許,忽然聽到電器發出滋滋聲,又嗅到異味,連忙關了電源,但未查明是集麼電器發出異味,繼續睡覺。今晚到了沙土鎮的旅館,按往日慣例為照相機電池充電,接著接通手提電腦,就在連接通電的一刻,即發覺電腦變壓器失靈,連帶用同一電源正在充電中的相機電池充電器也受影響失靈了!手提電腦沒有電源供電,機身內的電池電量也耗盡了,立刻進入無電腦可用的時期!相機還有三枚已充電的電池,也支持不了多少天拍照用了。細想之下,還是請身在香港的籌委幫忙,請鄧麗芬代買手提電腦用的變壓器,請孫維均幫忙到相機代理商購買相機充電器,在春節期間有探親團上來與全程參加者共渡農曆新年,正好趁這機會帶上來救急。
2005年1月31日 (109)(星期一) 天陰
貴州省金沙縣、遵義縣
今早由沙土鎮的旅館直接出發,於晨早8時便起步,沿著縣道023向著遵義縣而行。上午要步行20公里,到一條烏江支流,過了大橋到達遵義縣的三合鎮才收步。上午的步行分三節:第一節走7公里、第二節走7公里、第三節走6公里。上午途經官田鄉。至下午12時半到達烏江支流,這是兩縣交界地,遵義縣團委和鎮領導在橋中迎接步行隊。午餐是在一河之隔的遵義縣一家餐館。
橫跨烏江支流的這大橋遠看還是好的,但今早蕭燕已說這是一條危橋,今早金沙縣陪走人員也特地問我,車輛能否走過這條大橋,既然蕭燕曾跑到前頭作安排,相信已確定能通車吧!我們到達大橋時,看見大橋兩端均放置混凝土牆,以限制大型車輛駛進,行人和客車還是能通過的。
河兩岸是高山,從金沙縣這邊走的是下坡的路,過了河後卻是走上坡路。全日路況良好,都是混凝土路。從山上遠眺河面,看見一組組的魚排,構成美景,相信是養魚供河岸邊的餐館用的。
下午再步行8公里,至下午3時半收步,乘車回遵義縣城,入住縣政府招待所,招待所分新舊兩座住房,我們只能入住舊的一棟,今晚的住宿條件差,有些房間不衛生,全棟舊樓用熱水式暖爐作空調,但有一間房的熱水滲漏,結果全棟沒有暖氣。
今天是佐丹奴第四名接力隊員李健文的最後一天步行,晚飯前做了一個歡送儀式,按照慣例,有一個「傳桶」儀式,李健文把每日隨身行李的水桶傳給下一接力隊員戚詠雯。李健文依依不捨,淚灑當場。
今天是第三次步進遵義縣。第一次是12月19日由瓮安縣直接坐車經過遵義縣,在鄉鎮晚飯,然後繼續乘車到遵義市,翌日返回遵義縣,在遵義縣連續步行三天半和休息一天。第二次是1月25日由仁懷市壇廠鎮經長崗鎮到達遵義縣楓香鎮,第三次是今天由金沙縣沙土鎮進入三合鎮,明日還在遵義縣步行一天才進入另一縣。
今天右腳掌上再次起了一個血泡,走得疲倦,走完一天後更是腳痛。
2005年2月1日 (110)(星期二) 天陰、下午間中有陽光
貴州省遵義縣
早上由遵義縣城南白鎮政府招待所出發,乘車至三合鎮昨日收步地點,轉到國道210起步。我們在12月從遵義市步行至桐梓時,也是走這條國道210的。上午8時45分開步,沿國道向南而行。這國道是連接貴州兩個大城市貴陽和遵義的,交通原是十分繁忙,自從開闢了高速公路連接兩市後,兩市來往車輛改行高速公路,所以這國道的車流量便少了很多。中午時經過烏江大橋,在烏江邊上的餐廳午膳,當地著名食品是豆府腐酸菜魚,用的魚是在烏江生長的,味道鮮美。
午膳後,佐丹奴第4位接力隊員李健文便與大隊分手,自行孤身走我路,乘車到貴陽,再乘飛機回廣州,結束這三十多天的步行了。他很喜歡唱苗圃歌曲《闊步展愛心》,他說回到廣州後,很樂意入會當苗圃會員,並在廣州地區參與義務工作,為助學出一分力。
上午步行18公里,下午再步行13公里,到了遵義和貴陽兩市交界處收步。息烽縣團委及政府官員到場歡迎步行隊伍步進息烽縣內。收步地點剛好是國道210第2222公里碑位置。我們收步後,乘車往息烽縣城住宿。
息烽縣屬貴陽市管轄,遵義縣屬遵義市管轄。由明日開始,步行隊伍便進入貴陽市管轄範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