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學長征步行情況介紹

助學長征步行情況介紹

執筆之時,是2005年1月,自去年10月15日由江西金出發至今,快有三個月了,借此機會向各位苗圃朋友介紹我們步行團的起居飲食情況。順祝各位讀者在新的一年,事事順意,身體安康。

步行秩序
助學長征步行團隊一般在野外步行,沒有明顯的隊形,僅僅要求參加者不要超越龍頭,也不要墮後於龍尾。各參加者可各式其適,喜歡走快一點的,可走到龍頭去,如果喜歡和其他隊友談話,或者短暫停留拍攝照片,步伐也可放緩。基本上保持每小時5公里至5.5公里的步速即可。如隊伍進入縣城,多過馬路位或交通繁忙地帶時,領隊會先召集好步行隊伍,使步行人龍縮短,以便過馬路。這點和苗圃傳統的行路上廣州的步行方式不同。
上午步行分三節完成,如果上午準備步行15公里,則每一節是5公里,完成第一節和第二節步行時,會有小休,讓參加者稍作休息,用洗手間,進食生果零食和飲水,以補充體力。下午步行方式和上午相同。在天寒地凍之時,小休時隊友們多選擇在車廂內休息,此時喝一口熱水,勝過楊枝甘露。然後找出各式乾糧如糕餅乾食用。
在11月和12月份,許多天行程均達到35公里,行程緊,容易步行至黃昏日落,天色昏暗,此時隊友們需要穿上螢光衣,手持電筒照明,繼續趕路。在日間如遇大霧天氣,也盡量穿上螢光衣,以便來往車輛司機留意到有行人。

住宿
住宿地點通常選擇距離收步點30公里以內,以節省來回的車程。所以通常會選擇住在附近的鄉鎮旅店。僅在靠近縣城地區時,才會入住縣城賓館。旅行社負責人蕭燕稱鄉鎮級的旅店為「黑貓旅館」,全程和接力的團友們都明白,住在鄉鎮旅館時,設備會差的,房內設施簡單,有可能沒有獨立衛生間,需要用公眾廁所和使用公眾浴室洗澡。如果鄉鎮旅店能供水,則隊友們也可選擇使用旅行社提供的生活車來沐浴。入住縣城賓館時,房間均有衛生間,有熱水供應。大家都要習慣用蹲廁,每天走完30公里路,雙腳酸痛,肌肉疲勞之時,要蹲下用廁,個中滋味,真是「非旁觀者的感覺」了。鄉鎮旅館所供應的床舖,有時會手感潮濕;有時並不清潔,棉被沒有更換被單,仍留有前人臭腳氣味;也有棉被保暖不足,總之還是使用自備睡袋睡覺最保暖衛生穩妥。

衣著
現在是冬季,在貴州也有下雪的時候,在野外步行,需要穿上保暖衣襪。通常要穿兩條長褲保暖,上身穿厚衣,戴帽和手套,遇天氣寒冷,氣溫低至5度以下,還要注意耳朵保暖,有數位隊友,包括筆者,便是忽略這點,結果耳朵生凍瘡,筆者初時還以為耳朵被蟲咬,痕癢痛的。據領隊張遠文分享,如果腳受凍生凍瘡,則更麻煩,可能影響至不能行動,很難痊癒的。我們南方人不習慣寒冷天氣,在低氣溫環境,如不戴手套,雙手受凍,即使步行至身體冒汗,但雙手仍感僵硬麻痛,並不好受。上身穿的衣服,又要注意能散發身體熱氣,如果上衣被汗水沾濕,還要準備多一件上衣更換,以免受涼感冒。也曾在冬天遇上出太陽,氣溫回暖的時候,此時則脫下上身厚衣,僅穿T恤風褸即可。

膳食
旅行社安排早餐和晚餐地點多是在入住的旅店或賓館,午餐則可能會安排在中午收步點附近的餐廳進膳,以節省乘車往返用膳地點與收步點的時間,旅行社選擇餐館,十分小心,同時要求餐館為食用的碗筷消毒清潔。香港隊友不習慣食辣,所以旅行社職員已吩咐廚師少放辣椒,但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均是無辣不歡,廚師煮食,也慣了手勢放辣椒,因此隊友們要慢慢習慣食辣。隊友們習慣使用公筷,每餐均向餐館多要筷子湯匙使用,剛開始時,還有一時不察,用了公筷進食,說笑把公筷私有化了。每天步行付出體力甚多,因此隊友們飯量甚大,一般每人的主食是兩碗飯或以上,再加一碗麵條。如晚餐時間早,還需準備食物在晚上宵夜。
也有過午餐食大鍋飯的經驗,在中午收步點附近找不到餐館,便在學校、酒廠飯堂用膳,請學校幫忙煮三鍋熱,例如一鍋雞、一鍋牛肉煮土豆、一鍋蘿蔔煮排骨,大家自備餐具,先盛熱飯,再添熱湯菜,吃來別有風味。

當地提供支援
步行團隊穿州過省,至今走了二千多公里,每到一縣市,全靠當地團委安排公安和醫護人員協助我們步行。通常公安車在隊伍前頭,呼籲迎面而來的車輛留意我們在路上步行,經過縣城的繁忙街道時,則交通警察協助指揮交通,讓步行隊伍快速過馬路。奠後的是醫療車,如遇隊友不舒服,可向醫療車求助,上車休息。各省青基會和許多縣的團委還組織了志願者陪走,與步行隊友們交談。在此謹多謝過去二個半月來各省青基會和縣市團委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