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學長征週記(五十八):瑞金革命舊址群

助學長征週記五十八:瑞金革命舊址群

今年10月,助學長征隊伍將齊集江西贛南的瑞金市,邁開萬里長征步行的第一步。瑞金市被內地譽為共和國搖籃,在1931-34年期間是中共的中央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第一代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曾在瑞金生活和活動過,目前仍留下多處古蹟文物。筆者在03年11月到江西實地考察期間,在瑞金市謝坊鎮政府官員陪同下,到過葉坪去參觀「一蘇大」的革命舊址群。

「一蘇大」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簡稱,於1931年11月在葉坪召開,瑞金成為當時中央蘇區的首都,當地人還把瑞金叫成「瑞京」呢。召開一蘇大後,選了謝氏宗祠作為蘇維埃政府辦公室,據資料顯示,這座建築物是明代建成的,屋內除了大以木板間成十多個小房間,每個房間就是一個政府部門,統稱「九部一局」,計有:軍事部、外交部、勞動部、財政部、土地部、教育部、司法部、內務部、工農檢察部以及政治保衛局等。在大門有一個布造的信件袋,放置寄發給每部的信件。這個佈局,就成為日後國務院政務分科的原型,時至今日,內地稱譽瑞金為「共和國的搖籃」。

毛澤東是於一蘇大當選為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933年4月,中央蘇維埃政府遷到沙洲壩,在那裡舉行「二蘇大」,之後中央蘇區政府搬到沙洲壩。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葉坪「一蘇大」舊址因爲是衆家祠堂,未有被國民黨拆毀,1949年解放後,恢復了一蘇大時的原貌。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一蘇大會址外,有紅軍廣場,這是一片草地,周圍建有紅軍烈士紀念塔、紀念亭、紅軍檢閱台等三個具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紅軍烈士紀念塔外型像一顆炮彈,豎立在五角型的塔座上。紅軍長征後,這紀念塔被國民黨拆毀,至1955年按原樣重建。在通往紀念塔的草地上,有水泥砌出的「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數個大字。在紀念塔的對面,就是紅軍檢閱台,和紅軍烈士紀念亭。據說當年舉行一蘇大時,毛澤東、朱德在紅軍廣場檢閱了紅軍,猜想他們兩人是在檢閱台上閱兵的吧!在一蘇大會址附近還有許多民居建築物,俱是簡樸,沒有粉飾外牆,其中一座是毛澤東舊居,是一座客家式建築物,走進大門是一個天井,周圍三面是房,有兩層高。屋外一棵大樹,傳說毛澤東常在樹下坐在石上讀書。這棵樹有一半已枯,另一半則枝葉茂盛。江澤民到這裡來參觀,看到這棵樹,問隨行人員想到什麼,當時隨行人員不明所指,江澤民說他從這棵樹看出「後繼有人」的意境呢。

1933年4月,中央蘇維埃政府由葉坪遷到沙洲壩,在這裡建築了一座中央政府大禮堂,是一個八角形建築物,從高空俯視則像一頂紅軍八角帽。場內建有兩層,可容納二千人同時開會,即使沒有擴音設備,在主席台講話,都可以讓與會者聽到。在大禮堂後面還闢有防空洞,防範在開會遇上空襲時,與會者可到防空洞去躲避。這建築物在當時被譽為中央蘇區五大建築之首。紅軍長征後,國民黨軍隊進駐,亦不禁讚歎,沒有把它拆毀,一直保留至今。

在大禮堂外面不遠處,有遠近聞名的「紅井」,據說是毛澤東帶領士兵和當地農民挖掘出來的。紅井旁立有一石碑,刻上內地一篇小學課文,是介紹紅井的,課文如下:
第32課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村子裡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後,鄉親們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課文不深,還配有漢語拼音,猜想是小學二、三年級的課文。還請內地朋友指正。

其後中央電視台於2001年拍攝電視劇《長征》,攝製隊和演員來到瑞金實地取景拍攝,現時仍展出當時拍戲的劇照,以誌紀念。

2004年4月,助學長征籌委副主席孫維均和承辦行程的陝西特種旅遊部主要職員親身到瑞金實地探路,也到過葉坪和沙洲壩,以落實行程安排。旅行社建議今年10月15日的助學長征起步禮,選在市中心廣場舉行,原因是市中心廣場人流多。起步禮地點究竟會選在葉坪、或沙洲壩、或市中心廣場舉行,目前還未定案。

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對中國近代和現代史的認識不深,來到瑞金參觀歷史遺址,可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在此呼籲各位讀者報名參加助學長征第一分段步行,由江西瑞金至于都,日期由2004年10月14日至18日共五天。其中三天為步行,再安排一些時間參觀當地名勝如葉坪或沙洲壩等,也計劃到贛州參觀。報名表和報名須知均可在活動網頁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