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學長征日記 (2005.7.27-2005.8.2)

助學長征日記

2005年7月27日 (286)(星期三) 天陰有雨
甘肅省靜寧縣、寧夏隆德縣
早上由靜寧賓館出發,乘車回到昨日收步點的七里鄉,早上下雨,天空是灰暗的,隊友們都穿雨衣或打雨傘而行。縣團委組織了鄉中心校的師生來歡迎我們,歡迎隊伍都要冒雨來歡迎,氣氛當然遜色,但更顯出迎難而上的精神。步行經過七里鄉、八里鎮等,都有歡迎隊伍冒雨站在路旁等候我們經過,表示歡迎。過了八里鎮,便進入靜寧縣城範圍。上午步行直至靜寧賓館收步,在賓館內午膳。冒雨走了一個上午,衣服鞋襪盡濕,尤其是雙腳走路時像涉水般,頗為難受。可想而見今天早上的雨勢很大,隊友愛惜照相機,都不願帶著照相機冒雨步行,自然沒有拍下大雨的鏡頭了。靜寧和會寧是難兄難弟,都是乾旱地區,當地陪行人員說,這兩天下的雨便是全年的雨量了,所以還是多下雨,讓當地農民多收集些雨水好啊。飯後有些時間,回到房裡,找風筒對著鞋吹熱風,試圖以熱風吹乾些,使下午繼續再走時雙腳好受些。
這幾天正值內地大學入學試放榜期,高考學生陸續收到考試結果,知道是否考上大學,是否圓了高考夢。靜寧一中是全縣的重點中學,在知道有兩位高材生考進北京大學和一位高材生考進清華大學後,特意在教學樓外牆豎起兩條大紅布條,熱烈祝賀這三位學生被錄取,用意是在振奮全縣人民心吧。賈平凹在《通渭人家》裡寫著,愈窮的地方,人民愈重視教育,這是當地人唯一的出路,是有道理的。據靜寧縣陪行人員介紹,會寧和靜寧縣人均重視教育,希望下一輩能考取好成績,保送到國家重點大學去升學,學成後便在經濟發達地區落戶,最好能把家人都帶出去,不用衣錦還鄉了。
下午繼續步行,穿過縣城。再向前走約8公里,便到達甘肅和寧夏省界。我們暫時離開甘肅,進入寧夏,在寧夏步行三縣區,行程頗短,將於8月4日再次回到甘肅來。到了寧夏隆德縣,公路兩旁多了平地,農作物也比靜寧和會寧多,感覺寧夏這邊的人較富裕些。

2005年7月28日 (287)(星期四) 天晴
寧夏隆德縣
昨天下午已離開甘肅省靜寧縣,進入寧夏範圍,收步後又乘車返回靜寧來住,多住了一晚,今天早上正式與靜寧縣說聲再見,乘車返回昨天收步點,是隆德縣聯財鎮,朝縣城方向而行,走的是國道312,公路十分寬闊,來往車輛甚多,有多輛客車是甘肅平涼市往蘭州或靜寧的,十分繁忙。早上走了7公里,便完成了7000公里步行,我們在途中拍照留念,並燃點鞭炮慶祝一番。這七千公里路,是每位全程隊友徒步走過來的,當中的艱辛,惟有當事人最清楚了。途中經過神林鄉和沙塘鎮。在沙塘鎮的路邊餐館午餐。寧夏全名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即是說寧夏區內以回族人居多,餐館多數是註明是清真的。不要以為張遠文是廣東人,會說粵語,是漢族,其實張遠文是回族人,他到了寧夏,在清真餐館用餐,每餐不用再擔心菜有沒有豬肉,可放心地吃了。今天行程是30公里,收步時到達隆德縣城,一條主要交通要道在縣城外,但這段公路現在變成地盤處處,車輛來往捲起沙塵滾滾,隊友皆要以步巾口罩掩鼻,以免吸入灰塵。在滾滾黃塵中,我們看到入住的隆豐賓館,就在這條公路的邊上。這裡有一條橫街,是通往縣城市中心區的。為了方便隆德縣官員與隊員在晚飯時見面,晚飯地點是在隆德賓館的餐廳。大家也趁這機會在縣城中心區散步,瀏覽市容。

2005年7月29日 (288)(星期五) 天晴
寧夏隆德縣、固原市原州區
昨天收步時來到隆德縣城,寧夏青基會特意選擇在今天早上舉辦寧夏段出發儀式,作為正式而隆重的歡迎步行團隊進入寧夏。之前我與寧夏青基會秘書長金曉林以電話溝通,知道今天儀式精簡,不佔用太多時間,在30分鐘內完成,且早至上午8時30分正式開始,所以同意全體隊員都出席這出發儀式。儀式選在隆德縣第二中學操場上舉行。上午8時10分,有公安車來帶領我們的車隊到達隆德二中。隊員登上操場,看見學校全貌佔地甚廣,我推測這是隆德縣的重點中學之一。其中一棟教學樓是以「逸夫教學樓」來命名,猜想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贈的了。中國青基會秘書長顧曉今於昨晚趕來隆德縣城,出席今天這儀式。我也將全程隊友選出來的照片交了給她的同事小薛,帶回北京,隊友們拍的全是數碼照片,刻錄在CD光盤上,中國青基會可從中選出一些合適的照片,供8月19日祝捷會上展示出來,讓媒體感受全程十個月行程中的難忘片段。
儀式完成後,參加儀式的嘉賓助走的中學生與步行團一同出發,踏出征程,嘉賓助走了第一節的5公里,與隊友揮手道別。中學生繼續陪走,至六盤山的分岔路,便與步行隊伍分手,我們繼續走國道312,學生與老師則走另一公路,通往六盤山紀念公園。我們也想趁這機會到六盤山紀念公園去參觀拍照,但縣團委人員向我們解釋這公園現正進行裝修,原本的園景已拆卸,沒有什麼可觀性,於是我們決定不去參觀,選擇繼續步行,來到六盤山隧道入口處,以車通過隧道。這隧道全長3.5公里,如果要步行,需要走40分鐘以上,一則十分危險,二則隧道內空氣不佳,吸入肺部對健康有損。這情況我們在四川過二郎山隧道時也遇過。通過隧道後,便到了固原市原州區境內,由原州區團委及公安醫護人員來支援了。在原州區所走的路,是下山的公路。中午收步地點稱為和尚鋪村,需乘車到什字路鎮去午膳,餐後再乘車返回和尚鋪村,走另一條公路,朝北向原州區市中心進發,下午走到大灣鄉收步,全天計步行30公里。乘車向前,到市中心區,入住六盤山賓館。我們步行路線所經過的寧夏的地域,是屬於固原市管轄的。所以固原市原州區是寧夏自治區南部一個重要城市,是我們自從離開四川阿壩州的馬爾康縣城後兩個月來到過的最大的城市。

2005年7月30日 (289)(星期六) 天晴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
今天是休息日。
下午團委安排部份隊員到市博物館去參觀。裡面陳列有出土文物,和介紹西夏王朝歷史。我夫婦倆都為了趕寫文章而放棄參觀博物館,緣慳一面。
今天陳誠勵是趕寫隨筆,要介紹在靜寧縣碰見的剛考進北京大學的準大學生,他的奮發讀書經過。我則是趕寫工作報告,這工作報告是交給香港苗圃編輯部,用來放在年度報告上的。苗圃年報是面向社會各界,報告過去一年苗圃籌款和進行資助項目。助學長征活動由去年10月中出發至今仍在繼續中,是苗圃一項重要的宣傳籌款活動,所以是應該寫得詳盡一點的。過去數天已在腦海中醞釀工作報告素材,趁今天休息日要趕出來交稿。
我們住宿的六盤山賓館附近,有多家小規模的書店,在馬路對面也有很大間的新華書店,許多隊員趁今天假期到各書店去逛,午飯時交談,許多隊友都說最大間的新華書店售賣的書種不夠多,書籍是平放的,其他的小型書店的書種反而多,書籍是直放並排的。隊友吳楚珊很喜歡看書,平常假日空閒時,她便靜靜地坐在賓館一角落裡看書,今天她到一間書店去搜購,並且入了讀書會,買書有折扣。何沛雄在書店裡看見一本長征歷史的書,但只有一本,建議我夫婦去買。我夫婦兩人在傍晚時份到這家小書店去,終於找到這本書,名為《長征親歷記》,是當年參加長征的紅軍將領士兵寫的記錄。書店老闆看到我們穿著助學長征T恤,便說有隊友已入了書會,我們買書也有折扣優待了。交談之下,便知道這位加入書會的隊友便是吳楚珊了。這家書店的書種夠多,翻看有些書,便想買來看,但一想到行李會加重了,便忍手不買了。

2005年7月31日 (290)(星期日) 天晴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
早上乘車離開區中心,返回前天的收步地點,是原州區大灣鄉。這段路行車暢順,30公里路行車用了40分鐘。約在8時40分開始今天行程,沿著公路向原州區中心進發。今天天氣晴朗,陽光充沛。當年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翻過六盤山,寫了一首詞《清平樂 六盤山》,開首兩句是「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今天的天空,不單只是天高雲淡,更是萬里無雲,雲淡得不見了,我們被蔚藍色天空完全覆蓋著,讓全體隊友想像那天高雲淡的感覺會是如何。各隊友經過甘肅訓練,多數隊友都持雨傘防曬。
早上這段公路旁,種了一列鮮花,正是盛開季節,紅花黃花夾雜,為平淡的公路添上生氣和色彩。今天走的公路寬闊,公路旁還闢有行人線,來往車輛的車速快,我們步行時還是保持靠右邊的行人線來步行。
今天收步點是進入原州區,直接步行至入住的六盤山賓館才收步。進入原州區市中心區時,交通繁忙,每個十字路口均有交通警察站崗,指揮交通,讓步行隊伍順利通過,這反映州政府對步行團隊很重視。團委也組織了歡迎隊伍,在六盤山賓館門外等候我們到來,甚有氣氛。

2005年8月1日 (291)(星期一) 上午天晴、下午天陰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
早上到原州區外圍的國道309繼續向前行,在早上8時10分正式開始步行。原州區團委組織了當地四所中學的學生來助走,人數逾500人,學生們都預先在我們起步點列隊等候,當我們起步後,學生們便跟在後面,由老師負責維持學生步行秩序。以陪走人數計,今天是創造了一個紀錄。整天是沿著國道309向東而行,來往的車輛不少,而且起步後便是上坡斜路,彎位多,為安全計,要求學生們全部要靠右邊而行,許多時走彎位時,行人都習慣從右邊走到左邊,感覺上會快些,但這樣做便等於橫過馬路,步行隊伍人多時便是一個大問題了。
現在正是放暑假的時候,不過升高中三的學生都說要回校補課,其餘年級的中學生也說昌假期間要到補習社補課,相信現今考大學的競爭大,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愈來愈重。陪走的學生走了5公里,小休一會後,與我們隊伍道別,便步行返回區中心去。
今天上午天晴,加上走上坡的盤山公路,走完開頭的5公里便汗流浹背,上午都走得比較疲倦。走完15公里後,隊伍乘車返回市區中心,回到我們入住的賓館午餐,飯後繼續行程,今天走的國道路況一般,並不平坦,客車跑得不快,15公里路程用了45分鐘。下午步行經過河川鄉,再往前走,經過一處名為黃河的地方,我們初時還以為過黃河了,怎麼向山下看卻看不見大的河流呢?向區團委詢問下,才知道這地方村名是黃家河,簡約一點就成為「黃河」了,隊伍無需涉水,便過了「黃河」!下午天陰,還間中有微雨,幸好下了一陣微雨便沒再下。至下午約5時45分收步,全天走完30公里,再次乘車回區中心。回程用了1小時20分才返回賓館。明天也要用相同的行車時間才回到收步點繼續行程呢。明天將離開原州區,到達寧夏的最後一個縣——彭陽縣了。


2005年8月2日 (292)(星期二) 天晴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陽縣
早上8時離開六盤山賓館,乘車往昨天收步點,盤山公路崎嶇,車速不快,用多了時間乘車,所以遲至上午9時15分才起步。大約走了1.5公里,便遇到彭陽縣團委和縣官方領導在路旁迎接我們,即是說我們完成了固原市原州區的行程。今天整天都是晴天,藍天上浮著薄薄雲層,像輕紗,像縷縷炊煙,上天再一次展示出「天高雲淡」的意境,吸引眾多隊友拍下富有詩意的天空。
上午走了12公里,來到石岔鄉,一條街道上兩旁有些小商店和小飯館,飯館招牌上都寫明是清真的,這鄉也是回民聚居的地方吧。我們一團人要分兩家餐館進午膳,是由於沒有一間餐館可以開四桌坐39人的地方。也從側面看到當地是很少外來人光臨的了。
下午要步行18公里,分三節來走,每一節走6公里。對全程隊友來說,走18公里是訓練有素,沒有難度,但數位接力隊友一時尚未習慣,再加上全天在猛烈陽光底下步行,出汗多,體力透支快,是走得吃力的。下午在山崗上步行,風很大,許多隊友手持雨傘來遮擋猛烈陽光的,雨傘都被大風吹翻,傘骨也被吹歪了,連吹翻數次後,各隊友都心裡明白廉價雨傘是經受不起大風的,索性把雨傘收起,戴帽遮陽光算了。在山崗上步行,十分炎熱,休息時只想飲水和吃西瓜解渴解悶熱,沒有胃口吃乾糧了。
昨天偶然機會,首次看見供人居住的窯洞。今天在山崗上看附近的民居,不難發現有住人的窯洞,這是黃土高原的一大特色。對於南方人來說,窯洞是新鮮和神秘的,裡面是怎樣佈置的,空氣會不會不流通?在窯洞裡生活是否冬暖夏涼?或者將來會有機會在窯洞裡生活,體驗個中滋味吧。
至下午4時40分完成整天30公里步行,乘車往彭陽縣城,入住彭陽賓館,舊名是彭陽縣政府招待所。初步所見,彭陽縣城規模不大,街道市容很清潔,據當地人說,彭陽縣城是寧夏自治區內數一數二最清潔的縣城,能獲得這美譽,相信縣城人民的公民教育有成效,人民自覺愛護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