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週記五十七:江西實地考察
苗圃行動自成立至今,一直按照「實地考察、直接資助、長期跟進」的原則進行資助。助學長征活動籌募所得的善款,是用以資助步行時途經的10省/區共101個縣/市,每縣資助重建一所「助學長征苗圃希望學校」,資助金額為20萬元人民幣。資助同樣需以實地考察方式進行。首先受助縣方向省青基會提交待援建學校資料,省青基會同意資助重建後,將資料傳給香港苗圃。由本會的國內服務部幹事作初步審閱後,即安排時間,派出職員和義工組成的工作組,到受助縣進行實地視察。工作組的工作量是十分龐大的,通常一個工作組以一至兩星期時間,同時走訪數縣,由市級青基會和縣級教育局(或團縣委)幹部陪同,到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幹部再陪同到村學校去視察,一名組員向校長核實學生人數資料,另一名組員負責拍照。
筆者於2003年11月跟隨國內服務部部長楊坤,以九日時間到江西贛南考察待建項目,一次走訪六縣/市一區,分別是瑞金市、會昌縣、于都縣、贛縣、章貢區(屬贛州市管轄)、信豐縣、大餘縣等。江西省青基會派出一位幹事江翔先生,和贛州市青基會秘書長陳代華先生全程陪同工作組。我們在贛州火車站會面後,即驅車往第一站瑞金市,之後每天在每一縣/市考察一所學校,共有七所。通常是上午到學校考察,中午在鄉鎮政府午膳,下午再跟進些細節後,即乘車往下一縣/市,接著又是下一天的工作,加上兩天往返時間,安排十分緊密的。工作分配是楊坤負責與學校校長核實學校資料,筆者負責拍照。每天晚上,楊坤均聚精會神寫考察報告,因為惟有當天的事當天做,才可以把重要事項記下來。
我們考察了助學長征步行活動資助步行的第一個縣/市瑞金市謝坊鎮水南小學。據學校提供的資料,這所小學離瑞金市33公里,離謝坊鎮政府6公里,創辦於1951年,原是在一所宗祠辦學,至1968年更辦起初中,但由於先天不足,至1978年便停辦初中部,只辦小學。學校教學樓原為土木結構平房,於1991年農民集資修建一磚木結構平房作為辦學之用,有5間教室,由於當時用料不當,現時學校教室不論內牆或外牆都呈現牆壁剝落現象,木樑腐爛,平房已到了需要作一徹底重大維修才能保証師生安全了。學校現有學生217名,由學前班至五年級,尚未開設六年級,學生全是來自水南村。按贛州地區規劃,要在2005年前完成合併,擴充校舍規模以容納鄭近的安背村、花石村、深塘村和瓦子村等4校高年級學生,還要加開六年班級。
我們視察該校時,學校已動工興建一座樓高三層的新教學樓,且已建至二樓,新教學樓共有12間,每間之實用面積為48平方米,估計新教學樓將會在明年初完成,到時學生將增至400多名,到下學年開辦六年級後,學生將超過500名。合併學生的衍生問題,是一些學生家距離學校遠,需要建學生宿舍供學生住宿。現要求本會資助新建一棟兩層高樓房,二樓作為學生宿舍,共分8間,每間28平方米,共可容納6張雙格床,每床住兩名學生,即每間房能容24名學生,以8間房算即可容192名學生在校住宿。地下一層分成4間教室,每間56平方米,一間為電教室以教授學生英語為主,另一間為電腦室,其餘兩間為圖書室和多用途室等。
以上的學校概況資料,經網頁組的義工辛勤工作,已輸入成電腦文件並放到助學長征網頁 www.longmarch.org.hk 「危校考察」欄目內。這網頁保存了考察學校的最新資訊,供瀏覽人士閱覽。
我們考察該學校時,學校剛好下課。一些學生留在課室內,筆者到課室拍照時,孩子們流露出好奇和天真笑臉,當相機鏡頭對準他們時,一些好動的學生更擠到鏡頭前面,表現出活潑好動的一面。今年10月助學長征的參加者將齊集瑞金市,邁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筆者也藉著這次實地考察之便,到瑞金的著名歷史景點參觀視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