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5年7月13日 (272)(星期三) 天晴、下午有冰雹
甘肅省岷縣
上午需乘車由縣城往昨日收步點石家台,全程與分段隊友分別入住兩家賓館,分頭在賓館進早餐,各自乘車前往起步點,在起步點會合。分段隊長帶領隊員就在公路邊上做熱身運動,約在上午9時15分正式起步。今天上午天氣和昨天一樣,是艷陽高照,更進一步是萬里無雲,各隊友還是戴帽或打傘而行,否則很容易中暑。今天行程也是步行30公里,中午時到達申都鄉,路況轉差,變成是沙土路,車輛經過時塵土飛揚,全程隊友都有豐富經驗了,分段隊友這次是親身感受滿天泥塵的滋味。中午時剛好走完15公里,來到申都鄉中心,是吃中午飯的時候。這裡只有些小餐館,一行60多人要分三個地方用餐。分段隊友被安排到兩間餐館用膳,全程隊友則到鄉政府大院,大院內有廚房,煮番茄雞蛋湯麵,隊友開頭加。這頓午餐是將就過去的。
下午走了9公里多些,到了蒲麻鄉,來到一段修路工地,由於要鋪路,修路工人暫時封路,我們的車隊在封路段前停下來,隊友們都陸續到車龍位置,也是等候解封。正在此時,天色變得愈來愈灰暗,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接著便下雨,怎麼雨水打下來有冰凍和痛感呢?各隊友不久便發覺天打下來的不是雨水,已變成冰雹了!幸好我們的車輛都停在身旁,連忙呼籲全體隊友到車上暫避。這場冰雹愈下愈大,每顆冰雹有彈珠般大,冰雹打在車頂,乒乓作響,女兒梁嘉欣好奇,手持隊帽從車窗伸出車外去接冰雹,怎料一時疏忽,隊帽也被冰雹打到地上!假如當時沒有車輛容身,在荒野上遇上這場冰雹,後果不堪設想了。冰雹停了後,前路的天空仍是烏雲密佈,雷聲不斷,今天仍有5公里路未走完,但此時如勉強前行,將要冒著進入雷雨區的危險,領隊張遠文與我商量後,一致同意提早收隊,餘下未走的5公里,留待明天繼續,即時說明天要走35公里!
事情真的有巧合之處,第一次分段扎營,是5月18日在四川小金縣兩河鄉,當晚狂風大暴雨,分段隊友被迫退到旅遊車上睡覺。第二次分段扎營,是6月12日在四川松潘縣牟尼鄉,但整個下午都下雨,愈下愈大,終於決定取消扎營,分段隊員被安排到川主寺鎮住。原先的安排,在岷縣的分段步行,也有一晚是扎營的,便是今天。幸好當時我在松潘與蕭燕商量,還是取消今天的扎營安排。否則的話,分段隊友要面對冰雹和雷雨的惡劣天氣了。
事後團縣委和我們說,這場冰雹下了18分鐘整,小麥等農作物受到破壞,是粒顆無收了,需要縣政府救濟。
收隊後乘車返回岷縣縣城,晚飯後,隊醫蘭應波要在岷州賓館應疹。工作至11時多才回到風光大酒店這邊休息。
2005年7月14日 (273)(星期四) 天晴
甘肅省岷縣
早上離開岷縣縣城,要乘車走約60公里的路,才到達昨天修路路段。昨天少走了5公里,要在今天補回,起步點在蒲麻鄉,走過了修路段後,路況大為改善,整天都是柏油路,不是沙土路,與昨天下午路況相比,是天淵之別了。上午要走18公里,才到達另一鄉——閭井鄉中心。我們在閭井鄉中心午膳,仍需分開兩間餐館用膳,全程隊友更需乘車多走1公里才到餐館,這是一家清真餐館。餐館外面都是擺地攤的小販,把馬路都堵塞了,全程車隊駛到時,還需地攤小販收拾東西讓路。午膳後,進行交換接力隊員行李程序。即將完成第九接力段的隊友把行李搬到分段車上,第加入的接力隊員把行李搬到全程的行李車上,像這樣在公路邊上交換行李的做法,也是自出發以來的第一次。
今天分段在路途中與全程隊員分手。分段隊友乘車前往下一縣武山縣住宿,明天還有一天觀光,然後乘車往蘭州,明天回程。我們還繼續再前行5公里,才完成今天的行程,由於早上多用了時間在車程上,所以今天遲至晚上7時40分才完成步行,跟著乘車往森林公園賓館住宿。現在是夏天,晚上8時前天仍是光亮的,步行沒有問題。
2005年7月15日 (274)(星期五) 天晴
甘肅省岷縣、武山縣
原來昨晚住宿地點是在武山縣境內的灘歌鄉牛山。難怪昨晚武山縣團委專程到我們入住的森林公園賓館來見面。昨晚住的賓館,設備是新和好的,但一個晚上卻停電數次。洗浴用的熱水是儲水式電熱水爐,剛進房間時要為電熱水爐插電掣,等到很晚才有熱水洗浴。
早上在賓館用早餐,然後乘車回到昨日收步地點岷縣鎖龍鎮,花了車程時間,約在9時10分才起步,上午途經寺兒溝鄉,跟著便轉入一條泥沙路往武山縣方向。早上天氣晴朗炎熱,眾多隊友需手持雨傘步行,以遮擋陽光。炎夏天氣下走在沙石路上,是比較辛苦的。
至中午時步行至昨晚入住的牛山森林賓館午膳。這地點也是兩縣團委交接地點,下午是由武山縣團委負責支援。今天是正式離開岷縣,過去有7天晚上是住在岷縣風光大酒店,是在岷縣渡過了一段頗長時間了。
下午繼續走沙石路,至灘歌鎮收步,住在鄉鎮的招待所,一個房間有三張床,剛好一家三口住在同一房內,共享天倫了。房內傢俬僅是三張床和一個小木櫃,還好有一個電掣,插上電拖板後,便可為電池充電,及接上筆記本電腦,一家人都坐在床上對著電腦螢光幕,專心打文章寫稿做筆記。
2005年7月16日 (275)(星期六) 天晴
甘肅省武山縣
早上離開灘歌鎮,回到約6公里遠的昨天收步點,向著灘歌鎮中心和縣城前進。上午便經過灘歌鎮中心,經過鎮中心區,看見這鎮也具規模,有新建成的樓房,來往縣城與灘歌的客車也很頻密。今天天氣嚴熱,陽光普照,氣溫在30度以上,各隊友需戴帽持雨傘以防曬,小休時享用西瓜消暑解渴。沿途看見兩旁山脈,都是黃土高山,很少植被,據武山縣陪行志願者說,這一區域如遇下雨,黃土便會被沖刷下來,形成黃泥河洪水,公路也會被淹沒,所以當知道我們要步行經過此地時,縣政府提早通知鄉政府做好準備下大雨時的應變措施,以保證我們的安全,幸好這兩天是晴天,沒有下雨。整天路況良好,是柏油路,容易步行,縣城地勢比灘歌鎮低,公路是緩緩向下。
上午完成15公里步行,乘車前往縣城午膳,飯後再乘車回到收步點繼續,步行經過另一鄉鎮山丹鄉,跟著便到達武山縣城,直接步行抵達入住的賓館,5時許正式收步,全日步行29公里。6時30分晚飯,飯後天色仍亮,各隊友三五成群地到縣城散步,購買日用品和生果。
2005年7月17日 (276)(星期日) 天晴
甘肅省武山縣
今天是休息日,住在武山縣城。整天留在房裡,追補回數天的日記。
午飯後,我帶著手提電腦,去找網吧上網,想把數張全程團體照片傳回香港。找到第一間網吧,說明來意後,網吧工作人員推說老闆不在,不可做主,不讓我用手提電腦接上網吧內的網線。心想這一間網吧不願做我的生意,找另外一家吧,在門外看見馬路對面也有一間網吧,便到這間去問。這間網吧卻說全部電腦均已有人使用了,沒有機器可供我用,但明明看見還有空位的。無奈再去找第三間,這次卻走了三條長街道,還未找到,正是準備要回去再求第一間網吧時,在一條橫街上不大顯眼的牆上寫著「網吧」兩字,原來這間網吧是在二樓的,便上去試探。這間網吧的工作人員是位老太太,聽不明白我的意思,總之就是說老闆不在,不可以接電腦。幸好在旁邊的年青人明白我的意思,說可以使用,帶我坐到一部電腦之前,這部電腦是壞了待修的,但網線是可用的,接上我帶來的手提電腦後,看店的老太太走過來看著說:「還是第一次見到手提電腦呢!」手提電腦上網後,老太太又來了,拿著一本大簿問我要身份證來登記,上網要登記個人資料的事,還是第一次碰上!但身上沒帶回鄉證,怎麼辦呢?難道要我專程回賓館去找回鄉證給她登記嗎?惟有向她說我是香港來的,參加公益步行,做善事的。她問我有沒有手機,她可登記手機號碼,但是要打電話來核實我寫的電話號碼是否真正找到我的。如此認真地登記上網者的身份的事,只能說當地對市民上網還是管得嚴的。
下午到縣城週圍散步,瀏覽縣城風貌。感覺上武山縣城很整齊,街道也算整潔。一條主街上的建築物都像新建成不久的。縣城規模不大,旺區集中在兩條街道。感覺上很少外來人到武山縣來,縣城是自成一體。
2005年7月18日 (277)(星期一) 上午天陰、下午部份時間有陽光
甘肅省武山縣、隴西縣、通渭縣
上午直接由武山縣城入住的賓館出發,往隴西縣方向步行。早上武山縣政府領導官員專程來陪行,團委也組織了上百名學生來助走,召集需時,遲至8時20分正式離開賓館,開始今天步行。助走的學生是來自縣的三所高中,今天正好是考完試,開始放暑假。上午走了16公里,是爬坡向上的公路,來到了武山縣和隴西縣交界地方。兩縣團委交接過後,我們乘車返回武山縣城午膳,回程是有機會從公路上遠看武山縣城,又感覺縣城具有規模,縣城始終比鄉鎮大,三四層高的樓房一棟貼著一棟。
今天下午走的14公里,便已走完隴西縣的行程,明天再回到今天的收步點時,便由通渭縣方面人員接力。今天走的道路,是隴西縣的東南邊上,我們的行程不經過隴西縣城,是迄今為止路程最短的一個縣。隴西縣團委特地準備了縣基本情況文字介紹,供各隊友閱讀認識。
隴西縣面積2408平方公里,人口49.5萬人,居民主要是漢、回民族。隴西縣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自古為四塞之國,兵家必爭之地。史前時期已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文化遺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設隴西郡,漢初設襄武縣,隋朝改名為隴西縣,沿用至今。當地有謂「天下李氏源於隴西」之說,先後有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和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李氏宗親會前來尋根問祖。1992年縣上成立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開展李氏文化歷史資料搜集整理,並分別於1994年、1997年、2000年三次成功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我們隊友中有李源昌、李道德、和接力隊員李凱恩等,到了天下李氏發祥地,欣喜之餘,自當拍照留念一番。相信在隴西縣有豐富的李氏文化資料,我們沒有機會去領會,李氏隊友日後有機會重臨隴西,再尋根問祖吧。
2005年7月19日 (278)(星期二) 雨天
甘肅省通渭縣
今天下了整天雨,下午更有一場大雨,氣溫驟降至約10度,隊友們都要冒著大雨而行,完成了這大雨的5公里步行,稍作休息時,我雖然穿著雨衣冒雨而行,無奈雨衣竟然滲水,使上衣下褲皆濕,褲管和鞋襪盡濕,穿著的襪子,感覺到可以扭出雨水來,但也沒有乾的衣物可替換,還要硬著頭皮繼續步行,在低至約10度的氣溫下,各隊友都並不好受。
收步後乘車返回榜羅鎮,入住一間新建好的旅店,說不定我們這團客人是這間旅店的第一批接待的客人呢?
由於住房不夠,7位女隊員要在地下的大房同住,大房內設有上下兩間格的鐵架床,有隊友需要爬到上格床去睡。頗有在大學宿舍住宿的感覺。
榜羅鎮的馬路都是泥土路,遇著今天是大雨天,馬路泥濘不堪,在泥路上走時,要留意避免踏中泥漿,否則雙鞋便會沾滿泥土,這情況使我們想起貴州、四川瀘州、和雲南威信的泥漿路。到用餐的餐館要走200米的泥路,到餐館門口,我們不好意思把街上的泥漿帶進餐館裡,還是在門外刷去鞋底的泥漿,才到餐館裡進食。餐後又要走這條泥漿路,到旅館門外,又重覆做刷去鞋底泥漿工作,才進入旅館,十分麻煩。旅館沒有熱水洗澡,5號生活車則停在旅館對面的鎮政府大院裡,大院內可接駁水源至車上,供隊友洗澡。旅館與鎮政府雖是一街之隔,但馬路卻是泥漿路,來往要踏著泥漿,並不方便。倒是隊友想方設法,找來磚塊,放到泥漿馬路上,築成一條踏腳磚路,像摸著石頭過河的踏石般,隊友來回穿梭往返旅館與洗澡間,也不用擔驚受怕被泥漿弄污雙腳了。
晚飯後順道到鎮上的長征紀念館去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