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5年5月4日 (202)(星期三) 天陰、下午有小至中雨
四川省天全縣
今天仍是沿著國道318向天全縣城方向而行。公路旁便是青衣河,一邊公路是山,另一邊是河。上午步行經過紫石鄉,由鄉政府官員引領,走進了茶馬古道步行。這茶馬古道,是古代漢藏民族通商的主要通道。步行至天全縣城邊收步,收步點有縣高中學生夾道歡迎打氣加油。這兩天多了接力隊員,新加入者一時還未適應長途步行,故此行進速度放慢。全天都是陰天,下午更有一段時間下小至中雨,隊友要冒雨前進。全日計步行30公里。收步後乘車前往天全,仍是入住天全賓館。
晚上部份隊員參加縣政府舉辦的文藝晚會。歌舞表演者來自縣城小學生、老師,是業餘人仕。應團委的邀請,我們步行團代表也上台,獻唱一曲《二郎山》,歌藝未達表演水平,望能傳達出歌詞中的豪情壯志吧!還有宗光耀老師發揚國粹,表演太極劍舞。
天全縣名來源,是有一段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天空有九個太陽,地面都給燒焦了,名將后羿以弓箭射日,又有一頭靈猴爬樹上天庭,求見玉帝。此時玉帝正好洗面,命宮女將洗面水倒去。靈猴不明事理,以為玉帝傲慢,便奪去洗面盆,扔到天庭地上,用力過猛,在天上打開一個大洞,洗面水立時傾注到地上,引發洪水為患。後來得到女媧氏練石補青天,大洞是補回了,但仍會漏水下雨。所以此地雨水甚多,謔稱天漏,古時中央朝庭為此縣命名時,將「漏」字改為「全」字,便是天全縣了。中共立國後,解放軍為民修築川藏公路,十分艱苦,為歌頌築路事跡,一曲《二郎山》傳遍內地,膾炙人口,所以認識二郎山的人多,反而知道二郎山位於天全縣的人很少。雲南中甸縣改名為香格里拉縣後(手上資料不多,如弄錯地名,敬請指正,不勝感激),慕名前來旅遊的遊客絡繹於途。天全縣政府有意更改縣名為二郎山縣,以拓展旅遊業,情況有如貴州正爭取為一個縣命名為「夜郎縣」,以曾加知名度一樣。現在講市場經濟,原來縣名也成為品牌,要講究知名度。
2005年5月5日 (203)(星期四) 天陰
四川省天全縣
今天是休息日。
上午團縣委安排隊友到賓館附近的紅軍烈士陵園參觀。烈士陵園距離我們入住的賓館不遠,步行約一公里便到達,陵園是建在一座小山上,遠望便看見山上有一壓石砌雕塑,我們拾級而上,到雕塑前參觀,塑像是兩名紅軍戰士,塑像之下四面牆,刻有兩拍照留念。跟著乘坐人力三輪車到縣城邊上的文筆山公園。隊友們在山腳下的公路邊上下車,仰頭一望,這文筆山有二、三百米高,這數天來步行走夠了,都不願爬山上去觀光,結果在山腳下蹓躂了一會,便乘人力三輪車返回賓館。在文筆山腳,一座新的縣中學正在興建中,建成後,原來位於天全賓館附近的縣中便會搬遷至此。在縣中學地盤旁,又有另一座興建中的建築物,原來是紅軍長征紀念館,地盤外有標語,寫著預期於6月30日前完工,相信是縣政府推紅色旅遊的一項重要景點。這紀念館建成後,可提供紅軍長征在天全的一段歷史資料,豐富旅遊人士對這段歷史的認識,補紅軍烈士陵園的不足。
天全賓館坐落於縣城舊區,早上外出瀏覽市容,看見賓館附近的舊民居,正陸續被清拆重建。相信再過兩年,這區將渙然一新。
昨晚隊醫蘭應波檢查了我左腳掌患處,把尾趾下的厚繭死皮剪去,發覺患處是一個雞眼。他在今天早上專程跑到縣中醫院去打聽,知道有激光治療,於是建議我和他一同到中醫院去再檢查一下,如果用激光治療,時間很短,也減少痛楚。於是下午便跟隨蘭大夫到縣中醫院去。一位女醫生看了我的腳患後,同意是雞眼,接著說接受激光治療後,傷口康復期需時一月,期間不能走路。如果不步行一個月,也失去了步行籌款的意義了,終告知難而退。
回到賓館,還是向徐惠森借來治雞眼的藥物,阿森在前一段時間也受雞眼困繞,在兩隻腳趾間長了一個雞眼,痛得要託家人買了治雞眼藥水和膠布,塗了雞眼藥水的三個晚上,更痛至難以入睡,由於缺乏睡眠,翌日要告假暫停步行,他終於捱過了這段痛苦日子,治癒了雞眼腳患。
2005年5月6日 (204)(星期五) 天陰
四川省天全縣、蘆山縣
早上離開天全賓館,直接由賓館出發,步出縣城,仍走國道318,這段國道也是沿著青衣河走。團委書記說,天全縣這段河,正確名稱應是天全河,由二郎山流下來,另一條發源自夾金山的河流,流經蘆山縣的才是青衣河。
上午走過了和源鄉,經過始陽鎮,始陽鎮是一個大鎮,這一段國道318,十分寬闊,鎮上公路兩旁都是餐館和修理機動車的店舖。許多長途汽車經過始陽鎮,會停下來用餐住宿,兼維修車輛等。
歷史上天全曾經有790年由土司統治,一族土司姓高、一族土司姓楊,分別以始陽鎮和天全縣城為根據地,所以在天全縣,高氏和楊氏都是大姓。在始陽鎮之前的一個村,稱為石頭寨,保留有土司文化遺址,我們步行經過,但沒有時間到村寨走參觀。
和天全縣陪走人員談起,這國道318,起點是上海市,終點是西藏,應是全國最長的一條國道。川藏公路這一段,是在上世紀50年代時修建的,當時還未有二郎山隧道,翻過二郎山的一段,路窄難行,有交通管制,稱為「單進雙出」,即在單日(如1、3、5等日)放行進入西藏的車輛,在雙日(如2、4、6等日)放行西藏出四川的車輛。交通極其不便。二郎山隧道是約在98年修建完成的,通車才數年,來往川藏的交通大為改善。
來到蘆山縣城,在縣城城郊,有一個東漢石刻館,我們正在步行途中,沒有內進參觀,僅在館外觀看大門外牆,大門是鐵造,鑄有守門獸首,甚有古樸味道。東漢距今上2000年,這館內收藏的石刻,相信是極其珍貴了,這館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跟著我們進入城郊,在公路兩旁有許多樹根雕刻店,成行成市,亦看到根雕工人正在工作,把一棵平平無奇的樹根雕刻成各種動物或傢俱,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在縣城,則看到一座姜維塑像,還有一條街稱為姜維街。在縣城內,有一處漢姜侯祠,裡面仍在裝修,並未開放供人參觀。姜維是三國時蜀國人,是師承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便繼承諸葛亮的政治路線,諸葛亮有六出祁山,姜維跟著有九伐中原。據團縣委介紹,姜維曾在蘆山停留,未知他死後是否葬在此地。我們入住在姜城酒店,店名也和姜維相關。
我們走過縣城的幾條主要街道,感覺縣城很清潔,縣城規模不大,新舊建築物參半。
我們明天早上便離開蘆山,乘車返回瀘定。故此只在蘆山停留不足24小時。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5年5月7日 (205)(星期六) 天陰
四川省蘆山縣、天全縣、瀘定縣
今天不是休息日,但需要乘車返回瀘定縣,沒有步行任務。類似的安排,也有先例。在1月15日由雲南威信縣城也乘車返回四川省永縣,也沒有步行任務的。早餐後,有2小時空檔,我們兵分兩路,一批隊友到東漢石刻館和木雕一條街參觀,另一批隊友到升隆鄉中學校探訪。我選擇到學校探訪。彼此約好在上午11時前回到賓館集合,乘車離開蘆山,返回瀘定。
蘆山縣面積1364公里,人口11.3萬,人口少,轄地面積也不大,是一個小縣。據縣團委提供的資料,這縣經濟發展滯後,落後於雅安市的其他區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小縣、工業弱縣、財政窮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385元,相比我們走過的許多縣來說,這縣也並不算是最貧窮的了。據縣團委提供的「希望工程實施情況」介紹,反映出目前面對的一個困難,是蘆山縣在1998-2000年三年中,全縣為了完成「普九」任務,共投入近千萬資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後遺症是全縣各中小學校共欠貸款334萬元,由於縣經濟落後,僅靠學校解馱現有債務十分困難。相信這問題並非蘆山縣獨有,在內地西部地區,許多國家重點扶持縣為了達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不惜舉債,貸款建校,以改造危房校舍,跟著便面臨如何償還貸款的難題了。
當年主力紅軍長征,順利走過瀘定橋,經過瀘定縣後,也是翻越二郎山,向東走來到天全縣、蘆山縣,跟著北上,走過寶興縣,在寶興翻越第一座雪山夾金山,到了小金縣,與第四方面軍會師。2002年我們的探路義工設計步行路線時,交通地圖上看不到有公路由寶興縣通過夾金山通往小金縣,按照設計路線的要求,是沿公路步行去走過主力紅軍長征經過的縣市。行程方案便在蘆山折返瀘定,再由瀘定向北走,經康定和丹巴兩縣,才到小金縣。行程稍為加長了。
中午時我們再次來到天全,在縣城午膳。午餐後繼續以車代步,沿著天全河旁的國道318上二郎山,走過二郎山隧道。天全縣與瀘定縣以二郎山分界,山前山後氣候卻大異其趣。天全一邊是陰雨天,山上氣溫低,使人感到有點寒意,要穿上風衣保暖。穿過隧道來到瀘定縣,雖然仍是陰天,卻是溫暖乾爽,沒有下雨。
我們在瀘定縣城的賓館安頓下來後,各隊友自由活動,許多隊友都信步來到瀘定橋頭,參觀這座有300年歷史的鐵索橋。瀘定橋於1705年動工興建,翌年完成,橋長101米,用13條粗鐵鏈連接兩岸,橋兩側有4條鐵鏈,作為扶手,中間的9條鐵鏈構成橋身,上面鋪上木板,方便行人走過。鋪木板的玄妙之處,是木板與木板之間有間隙,人在橋上走時,橋身會不停擺動,走到橋中央,擺動更大,從橋板中的間隙下望,洶湧的大渡河水快速流過,使人目眩,首次踏足者,不免心驚肉跳。旅客站在橋上拍照,也要加倍小心,免一時不慎把照相機掉到橋面,從橋板間隙中墮進滔滔江水中。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何橋板不是像無線電話網絡般全面覆蓋的密封鋪設,而要保留橋板間隙呢?內裡究竟有何玄機?
70年前主力紅軍便是於5月29日下午在大渡河左岸的橋頭(亦稱為「西橋頭」),發起進攻。當年守在河右岸的國民黨軍隊,早已將橋面的木板拆去,橋身僅餘下光禿禿的13條鐵索。紅軍選出22名勇士,冒著對岸的槍炮,在西橋頭紅軍炮火掩護下,爬著鐵索一寸一寸地匍匐前進,後面的紅軍準備好木板,跟在敢死隊後面鋪下木板,是邊爬鐵索邊鋪橋,先遣的敢死隊快將爬到東橋頭時,國民黨士兵見阻檔不了紅軍,便放火燃燒橋頭堡。紅軍敢死隊冒著火光衝進橋頭,與國民黨土兵肉膊戰,後續的紅軍也沿著新鋪木板的橋面衝了過來,勢如破竹,終於成功攻佔瀘定橋,使滯留在河左岸的萬多名紅軍能順利從瀘定渡過大渡河。石達開的悲劇沒有重演。毛澤東七律詩《長征》中的兩句:「金沙水泊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即為紀念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不平凡事蹟而作的。
2005年5月8日 (206)(星期日) 天陰
四川省瀘定縣、康定縣
早上乘車返回數天前進入瀘定縣城的收步點,是縣城外的大橋旁,繼續前行。仍是沿著國道318前進,經過瀘定縣城。在離開之前多瀏覽縣城風貌一會。記起兩年前,我們參加四川預察行,在瀘定縣城住過,當時的印象是縣城舊民居多,商店陳設也很陳舊。這次舊地重遊,看到縣城正在快速轉變當中,多了許多新型民房,許多舊民居正在折卸重建。現在正是過渡期,著名的瀘定橋旁,正是施工地盤,使人感覺凌亂,相信再過兩年,瀘定縣城會以更新的面貌出現。
今天的步行是沿著大渡河而行,兩年前預察時,正遇上公路施工,混凝土路與沙石路夾雜,施工地盤處處,來往交通大受影響。現在整天走的公路都已是混凝土路,容易行走,交通暢順,實在是進步了。
今天經過瀘定縣城、瀘橋鎮、咱里鄉,在公路旁的餐館午膳,飯後繼續步行,經過瀘定縣的最後一個鄉烹壩鄉,便進入康定縣境內。康定縣是甘孜州的州府,以前民國時代,有西康省,省會便在康定,此地區又稱康區。進入康定縣,感覺藏族文化愈來愈濃。我們沿著國道318前進,來到了一條瓦斯河,這河是從康定縣城過來,匯入大渡河的。國道318改為沿著瓦斯河往康定,路況也轉為盤旋上山。至收步時,約步行至第2824公里碑附近,仍距離縣城約19公里,乘車前往康定縣城,入住一間色夏昂巴酒店,這店名是藏語,意即金鳥鴛鴦。進入房間,使我們每位隊員都眼前一亮,房間擺設充滿藏族風味,床是藏式的木床,木床邊有雕刻,繪上藏族風格的圖案,木製床頭櫃是藏式的,就連天花也繪有藏式圖案。使我們漢人賓客耳目一新。
2005年5月9日 (207)(星期一) 天陰、間中有陽光
四川省康定縣
康定縣城地勢高,位於海拔2600米,早晚的溫差大,早上的氣溫低至十度以下,陽光出來後,氣溫逐漸回升,仍感絲絲寒意襲人,過去個多月來,我們習慣了春天暖和的天氣,忽然間又遇上降溫,連忙取出風衣保暖。接力隊員張春生帶的保暖衣服不多,出動羽絨衣,彼此相視而笑。
早上到街上,便看見遠山的山頂有積雪。各隊友連忙取出照相機拍照,晨早的康定,藍天白雲,襯托著雪白的雪山,若不趁此良機拍下好風景,便枉費來康定城一趟了。尤其難得的,是有康定城民居攝進了雪山照內,產生一個視覺錯覺,使人感到雪山就在康定城不遠處,和民居很接近。過了不久,天上雲層漸多,藍天不再了。
康定縣城的商店,其招牌多數都有藏文和漢文的,藏族人佔多數,明顯感覺到康定與瀘定兩個縣城有不同的風味。當地居民喜歡在晚飯後到市廣場,跟隨音樂跳舞自娛,這風俗和西昌市民相似。昨晚有隊友便在飯後信步到廣場去領略當地民風。
今天步行行程是沿著國道318,由康定縣城向大渡河方向而行,這條公路,正是昨日收步時乘車上山進入康定縣城的路。公路是沿著瓦斯河而建的,我們便是由瓦斯河上游向下走,河水清澈,由上游奔流而下,河道中常有大石,河水撞擊,泛起白浪,發出水聲,清翠悅耳。早上天陰多雲,氣溫怡人,走來很快意,只是上山的貨車經過時,噴出廢氣,破懷了和諧氣氛,有點大煞風景了!這段下山的路,足足有20公里長,上午走完15公里後,先乘車前往不遠處的餐館午膳,餐後折回收步點繼續前行。雖說下坡的路容易走,但是長途向下步行,雙腿還是很疲倦的。瓦斯河水流急,是上佳的水力發電地點,我們看見沿河有發電廠。
走完這20公里路,剛好到達昨天的收步點,乘車前往瓦斯河與大渡河匯合處,下車繼續前行,走的是另一條公路,是省道211,這是通往丹巴縣的公路,是沿著大渡河而行的。下午進入康定縣姑咱鄉,這鄉名稱似是藏語音譯而成。收步時已走過了姑咱鄉中心5公里處,乘車返回姑咱鄉中心,入住金色康巴酒店,這家酒店剛開業一個月,設備新和清潔,還設有電梯,方便我們搬運行李,不用帶著疲乏身軀搬行李上三、四樓,實在太好了!姑咱鄉中心是旁著大渡河的,酒店背後,便是滔滔的大渡河。
明天仍是沿著大渡河繼續向北而行。
2005年5月10日 (208)(星期二) 天陰
四川省康定縣
早上由康定縣姑咱鄉出發,先乘車前往有5公里遙的起步點,開始步行,仍是沿著昨天走過的省道211前進,大渡河在公路的右側,我們是溯流而上。整天是走在河谷中,這公路是柏油路,路甚窄,如有對頭車經過,雙方均要小心駕駛,方能通過。走出了姑咱鄉,便進入了舍聯鄉,也是藏族人聚居地方,其中一處公路旁,藏族鄉民掛了許多經幡,吸引隊友們拍照留念。經幡上印上了藏文,估計是藏文佛經,傳統藏民相信,掛起印了佛經的經幡,被風吹動,便是借風來誦經,可祈福消災。
今天走過的路段,大渡河兩岸都是深山懸崖。有時會有「山重水覆疑無路」的感覺,有身處三峽之感。看見對岸有山體滑坡的痕跡,一道道巨大石坡足足有200、300米高,遇上山泥傾瀉,泥石是直接從山頂滾下,直落到河中的。正在步行時,隊友們都聽到對岸傳來的落沙石聲,石頭飛墮河中,擊起的浪花水柱,清淅可見。慶幸在河的這岸沒有發生類似的落石情況。我們走過的路段,左邊是山體懸崖,高度從50米至200、300米都有,路旁經常寫有警告語句,提醒途經的車輛要小心飛石,隊友步行經過時,均互相提醒,留意山坡動靜,小心留意有無飛石下墮。還要留意公路邊的路況,有好幾段路基下,修路工人特意用塗了紅漆的石塊放在塌路基位置,提醒司機小心繞過,免生意外,翻車掉到河中。總的來說,整天行程順利。整天是天陰多雲,正午時曾有短暫陽光,在這河谷中,兩邊是高山,縱使是天晴,陽光也容易被大山遮擋。
今天走過的道路,十分荒涼,下午走的15公里,都不看見有村寨人家,間中有少量車輛經過。沿途人煙稀少,沒有行人往來,偶然遇到一些礦工,也間中在公路旁會看見開礦的山洞,有些礦洞仍然有礦產,也有荒廢了的礦洞。礦工說得很神奇,這裡有金礦可開採!相信產量不會多,如果金礦產量多,應會有大規模的採礦場了。回程時已是傍晚6時許,看見礦工正完成一天工作,露天地圍著飯桌食晚飯,旁邊是公路旁的小磚屋,透出微亮的電燈泡光,這是礦工住宿的地方,可想像在大渡河旁討生活的礦工,其生活是十分清貧的。
今天步行30公里,收步後乘車返回姑咱鄉,仍是住在金色康巴酒店。明天便要離開姑咱鄉和舍聯鄉。
昨天和今天晚上,我花時間留意未來的行程,留意開始步進高海拔地區,雖然我們行程沒有走夾金山,然而在5月份仍將會翻越兩座雪山,其一是在5月20日過夢筆山,公路段海拔約為3600米,其二是在5月26日過埡口雪山,海拔約為4000米,我們走了6個月後,體能是否能適應高原步行?每位隊友都要面對大自然的嚴峻考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