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4年11月3日 (20)(星期三) 天晴
湖南汝城縣
今早需於6時起床,6時半早餐,約7時15分才出發,比原定的時間遲了15分鐘,原因是辦退房手續時,欠缺了幾張房門卡,遍尋不獲。今早要由熱水鎮趕回汝城縣城,出席湖南段步行的歡迎儀式。至8時45分到達,儀式比原定時間遲了開始。湖南各界人士十分重視這儀式,湖南省青基會秘書長李克勛專程由長沙趕來汝城出席。儀式選在我們將入住的盧陽賓館外,是戶外空地,早已佈置好場地,有背景板和音等設施。在參加者們下車要進入場地時,有當地群眾跳民族舞歡迎。歡迎儀式必然有各級領導致辭,之後有致送紀念錦旗和三項紀念品,分別是一幅小學生集體繪畫的長畫,長8038厘米,寬70厘米,寓意助學長征全程8038公里,和今年是紅軍長征70週年紀念。第二項紀念品是一幅山水畫,學生們走過崎嶇的山路,來到山頂的苗圃希望學校上課。第三項紀念品是當地書法家寫的一幅字,內有毛澤東七律詩《長征》。這是湖南省和汝城縣人民的一番好意,謹在此多謝。
開步的時間推遲了,加上開步時有學生儀仗隊開路,穿過縣城,走得緩慢,來到城郊才慢慢地恢復每小時5公里步速。在步行途中,龍尾發覺有尾隨的小學生,人數達百人,使整個步行隊伍拖得很長,小學生步伐短,追不上成年人,許多時要跑步去追上龍尾,隨隊老師也控制不了局面,幸好由分段參加者組成的保安去維持這群小學生的步行秩序,分段參加者義務擔任保安工作,也只是昨夜聽了丁永強講解一次,想不到今早即面臨嚴峻考驗!為免發生意外,我連忙致電團委書記葉劍峰,請他與負責這次陪走的老師聯絡,要求停止學生繼續陪行。上午至12時許共步行了10公里,欠5公里。
下午約2時半起步,預計全日只可步行20公里,因還要提早收步去參觀嶺秀鄉中心學校,這所學校是受苗圃資助重建的,讓參加者一同見證助學成果。為免行程延誤,副團長何沛雄和李源昌建議讓全程和接力參加者選擇繼續趕路或與分段參加者一同收步,到這學校參觀,願意繼續走的,可幫忙縮短今日未完成的路程,省卻要用星期六休息日去趕路。在下午第一節休息時向大家宣佈這安排。
當
2004年11月4日 (21)(星期四) 天晴
湖南汝城縣、宣章縣
今日步行路線,是沿省道S324向宜章方向步行,由第73公里碑步行至103公里碑。約於9時半起步,上午走15公里,再次經過嶺秀鄉,學生夾道歡迎,還有鄉民自發放鞭炮,以示歡迎。中午在文明鄉政府午飯。至傍晚時步入宜章縣,汝城一中和二中的學生一直陪同了三天,在縣界處與步行團隊道別,合照留念。這批中學生陪走了三天,也是疲態畢露的,有三數學生實在走不動了,要上車休息。在宜章縣繼續步行了約3公里收步,全整人員上車往宜章縣城,還有50多公里的車路,這條路便是日後兩天要步行的路了。車上各人一邊數著公里碑,一邊討論約什麼時候會步行經過。今晚入住宜章大酒店,設備完善,旅行社的安排,是為了讓分段參加者容易適應新環境,唯一缺點是容易使分段參加者誤會,以為全程參加者每一晚的住宿均是三星級的酒店,他們沒有體驗過我們在鄉鎮招待所住宿的滋味吧。
晚飯時,我向分段參加者呼籲,由於內地全程參加者尚未籌足個人籌款目標8萬元,但在內地籌款有困難,請參加者們自願捐款贊助譚群和王三縣,如果贊助善款200元或以上,王三縣繪畫,譚群寫書法或刻篆刻石章贈送給捐款人,以示謝意。即時反應很好,許多分段隊友積極回應,譚群和王三縣有一段時間忙了。
2004年11月5日 (22)(星期五) 天陰密雲
湖南宜章縣
早上要6時半起床,7時早餐,之後乘車到里田,約9時35分才起步,起步點是昨日收步點省道S324第103公里碑,中午在白石渡鎮政府用餐,再返回上午收步位置繼續步行,按原定計劃,要步行30公里。由於有分段參加者30多人加入步行,速度相應下降,預料要在天黑之後才能走完30公里,全程參加者早有準備,各人在下午第二節休息時紛紛穿上反光螢光衣,或戴上螢光帶,更帶備電筒照明。至傍晚6時,日落西山,天色昏暗,來往車輛需車頭燈照明,此時全程參加者身上的反光衣便很有用了。終於在晚上6時20分到達今日終點第133公里碑位置,此時天色已全黑了。各分段參加者連續步行3天,共走了80公里,到達終點時的既疲倦也興奮的心情,可想而見。許多分段參加者爭取在這公里碑拍照留念,以示憑著堅毅志意,承受雙腳痛楚,終於挑戰自我,順利完成今次行程,同時籌款助學,助人自助,一舉兩得。
晚膳後,在用餐地點舉行分享會。呂雪芳在離隊回港之際,特意托分段參加者購買花紙,再動員各分段參加者幫忙,摺成300多顆幸運星,每顆幸運星內均寫有祝福語句,在分享會上送給全體全程參加者,未來的旅途上,假如遇到困難阻滯,請取一顆幸運星打開,星裡的祝福,望能鼓舞全程參加者的士氣,去刻服困難,打破隊友之間的隔膜與心結,戰友們如此為全程隊員著想,使我感動得眼泛淚光了。
2004年11月6日 (23)(星期六) 天晴
湖南宜章縣
今天是休息日。早上與分段參加者一同早餐。有4位第一段接力的隊友將在今日跟隨分段參加者到連州觀光,翌日返港,結束第一段接力步行。彼此一同生活了27天,呂雪芳、丁永強和張瑪利更是和我們同乘一部車,以往在車上有講有笑,在今日起將和他們暫時分手,難免有「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慨歎。盧寶珠在早前特意請譚群和尹國營幫忙,以宣紙和毛筆製成四張很特別的「接力隊畢業證書」,在早餐時送給4位接力隊員呂雪芳、丁永強、張瑪利和李銀鳳,恭喜他們完成27天的接力步行,挑戰自我,提昇生命力,更造福國家的下一代。
送別分段參加者後,上午與蕭燕、張遠文、周家俊、李源昌、何沛雄、陳誠勵等在酒店大堂開碰頭會,議題之一是11月8日行程其中一段,梅田至漿水鄉一段路,長約10公里,由於當地私人採煤發生事故,省級政府下令徹查,導致當地關係緊張,湖南省青基會陳景鴻和郴州市團委陳利華曾向我解說此事,建議以車代步。香港的幾位隊友,均同意不冒險步行,請旅行社安排以車穿越此段路。旅行社職員則建議我們徵詢中國青基會的意見,再作定論。我於中午時致電中國青基會甘東宇,談及此事,甘東宇亦同意安全為上的考慮。
下午有7名隊友跟隨青基會及宜章縣團委參觀湘南暴動紀念館。吳楚珊於昨晚晚餐時向各團員呼籲捐款,用來購買課外書,贈給宜章里田中學的學生,原因是昨日她和陪走的學生邊走邊談時了解到學校缺乏課外書,於是有感而發起,昨晚籌得2200元,今日下午和幾名隊友一同到書店購書,並委托書店代送到里田中學,並要求中學蓋章簽收。捐贈人是助學長征湖南分段參加者,不涉活動主辦方。
2004年11月7日 (24)(星期日) 天晴
湖南宜章縣
今日行程是宣章縣白石渡至梅田。早上約8時半到達省道324第133公里碑處起步,早上步行至縣城,轉入國道107,路經第1996公里碑,再往前走時,應可看見1997公里碑的吧!1997年苗圃行動與中國青基會合辦「行路上北京」大型步行籌款活動,即沿著國道107由南向北而行,步入湖南省,便是經過宣章縣。現在兩會再度攜手合作,再辦這個大型步行籌款活動「助學長征」,由東向西步行,也是經過宣章縣,是兩項大型步行籌款活動路線相交之點,當年宜章縣有兩名交警,由上京隊伍進入宣章起,一直陪同隊伍步行至離開宜章為止,想不到7年後,這兩位交警再次陪同「長征」隊伍步行,指揮交通,他們更認出領隊張遠文是97年上京隊伍成員之一,和他交談聚舊呢!走在國道107上,細想97年行路上北京的創舉,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步進縣城時,有當地學生歡迎隊伍陪行,下午開步時,又有學生儀仗隊帶領,邊走邊奏樂步操,情況好像嘉年華般,頗為矚目,縣城市民駐足觀看。下午由縣城隊伍入住的宣章大酒店出發,再經國道107,然後轉入省道324,繼續往梅田鎮前進。全日原定步行35公里,但加上步入縣城和步出縣城路程,多走了1公里有多,全日計步行36公里。佐丹奴接力隊第二棒接力隊員莫小雅,今日走足全程,沒有上車休息,捱足36公里,難得之至。
下午步行時,經常看到大貨車運煤經過,據說梅田鎮是產煤基地,開採的煤是運往廣東用的。
2004年11月8日 (25)(星期一) 天晴
湖南宜章縣、臨武縣
早上由宜章縣城坐車到梅田鎮,沿省道324第166公里碑起步,走4公里後上車,以車行6公里至第176公里碑處繼續步行,上午步行至第190公里碑處收步,上午共行18公里。跳過的6公里,是郴州市團委建議的,原因是當地「幹群關係」緊張,如果步行隊伍經過時,可能會遇上群眾示威或攔途請願,為安全計繞過這段路,在下午另覓一段路代替之,沿途見許多運煤車經過,也見到許多煤場,工人忙於運煤上貨車。午膳地點是迎春鎮,下午由迎春鎮向南而行,步行至黃沙鎮,轉入國道107,這國道是由深圳直通北京,在97年「行路上北京」時曾經步行過。現在是兩項大型慈善活動步行路線交錯之際,我們還發現第2057公里碑,如果把2057看成年份,則我們不經意間已跨過50年不變的年限了。下午步行路線,沿途均是煤場處處,運煤貨車川流不息,黑滾滾,廢氣歷久不衰。當地白色動物絕跡,白鵝變了黑腳灰鵝,白狗變了黑狗,各隊友灰頭黑臉,陳誠勵說笑,陳喜走完下午這程,立刻年青了,因白頭髮也變黑了嘛!何沛雄說這一天是助學長征有步行史以來的「極黑35之旅」,各人會心微笑不已。下午步行17公里,全日共步行35公里。收步時約為下午5時45分,上車繞道廣東連州,折回臨武縣,入住臨武迎賓館。當地政府官員在迎賓館門外設簡單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各隊友再次接受天真可愛的小孩結紅領巾。
早兩日前,永州市團委提供助學長征步行途經永州地區的藍山、寧遠、道縣等三縣路況資料,其中有消息說道縣有多宗甲型肝炎病例,已向國務院衛生部通報。午餐時簫燕說要了解道縣有甲肝病例地區資料,以便考慮應變步行方案,我致電陳景鴻詢問此事,及後他以手機短訊回覆,指發病地區是集中在15日將要步行經過的壽雁鎮至仙子腳鎮一段地區,建議以車繞過,不要步行。下午蕭燕交來一個繞道而行的計劃,步行路線改成完全不進入道縣,由寧遠縣北上經雙牌縣、永州芝山區入廣西全州,進入廣西的地點和日期時間全變了,我個人感覺是變動十分大,影湖南和廣西兩地。今晚在晚飯後,約了何沛雄、李源昌、周家俊、張遠文開會討論此事,再找來隊醫蘭應波提供預防建議,蘭大夫說甲肝是進食不潔食物或飲用了污染的食水而引起,在發病區步行是不會感染的。大家基於人口流動作考慮,發病地區帶菌者會進入縣城,故在縣城食住及飲用當地水,始終還是有機會感染甲肝病菌,決定12日步行由寧遠至道縣白芒舖一段如常進行,當晚返回寧遠住。14日早上用車經過道縣,直達廣西灌陽縣,再請蕭燕另覓一段步行路線代替湖南道縣的兩天行程。
2004年11月9日 (26)(星期二) 上午大雨、下午天晴
湖南臨武縣、藍山縣
今早在臨武迎賓館起步,省卻坐車的時間,是以早在8時15分已開始步行,沿省道324繼續步行,早上有小雨,隊友們紛紛採用輕便雨衣,走了12公里,在第二節休息時剛好烏雲蓋頂,遇上傾盆大雨,全體隊友上車避雨,間中聽到數聲雷聲,不敢冒雨步行,還是留在車上安全些,停在最前面是臨武縣的公安車,剛好停在兩座山的中間,忽然發覺有石頭從山上跌下來,碰到車身,省青基副秘書長陳景鴻急忙來電話,恐防有泥石流,建議把車隊向前駛,以避過這段路。領隊張遠文回覆說我們車隊停泊位置地勢平坦,不在斜坡下,沒有泥石流的危險,還是不動為妙,結果是我自巍然不動。全隊人由10時45分等候至11時半,還未有停雨先兆,張遠文下令全部車隊返回臨武縣城午膳,飯後再舊地重臨,看天公面色行事。當地陪行學生跟隨車隊回縣城午膳。午飯後雨還未停,我們勸說學生不必繼續陪行,就此分手。約下午1時20分再次回到上午收步點,雖然雨勢持續,但沒有雷電風險,於是冒雨前進。不久天色漸明,烏雲逐漸散開,不久天公造美,逐漸轉晴,陽光從雲層透射過來,為步行隊伍送來身影,道路基本平坦,很少山路,除了經過兩個鄉鎮時路面破損不平外,都是路況良好。各人可享受雨過天晴的清新景緻,與昨日步行時灰頭黑臉,可說一個天一個地,各「走」極端。為了要趕回上午少行的里數,下午步伐愈走愈急,至6時收步,一個下午創造了步行23公里的新紀錄,終於完成全日步行35公里的指標。
進入藍山縣境內,看見一座座小山拔地而起,有廣西桂林韻味。
完成步行返回臨武縣城時,團縣委帶隊員們到離休老幹部住宅區,與一位健在的老紅軍見面,他臨武縣人,今年84歲,是即14歲或以前已參加紅軍,長征時沒有跟隨主力紅軍長征,留在江西打游擊,後來加入新四軍,是葉挻將軍的侍衛。他現在還很精神,說多謝我們來探望他,還說他打游擊時,沒打過敗仗呢!現在由縣政府供養,提供免費食住醫療,每月還可收取退休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