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長征日記
2004年11月17日 (34)(星期三) 天晴
廣西全州縣
今日行程並非原來的設計,原因是原本要步行的公路在修路,路面泥濘不堪,不便於步行,全州團縣委建議改行,由縣城沿國道322向湖南方向步行,至黃沙河鎮,最後越過湘桂省界步入湖南永州境內約5公里,全日共行35公里。出發地點是在入住的酒店起步,省了乘車時間,在8時20分已開始步行,至下午5時45分收步,乘車返回全州縣城。
這段路是各省通往廣西的主要幹線。好像全國各省的重型貨車都跑到廣西來似的。在黃沙河鎮,沿公路兩旁有許多家餐館,以各省名做招牌,吸引貨車司機光顧。其中有一家,招牌上寫著「遼黑吉」,下面有小字「饅頭」。請讀者猜猜是講甚麼?另外,有許多家飯店招牌寫「蒙山阿X飯店」、「蒙山高妹飯店」等,不知蒙山在什麼地方,當地是否出了許多巧手廚師,到這兩省交界的小鎮開業,請有識之士指教。
早晚溫差大,日間步行時身體冒汗,至休息時體溫下降,容易著涼,要及時穿上厚衣或風褸保暖。
2004年11月18日 (35)(星期四) 天晴
廣西全州縣
早上直接由入住的酒店出發,所以早於8時15分便可起步,沿國道322線往紹水鎮,全日行程為30公里。起步時有全州第三中學(高中)的學生陪行約5公里,途中還發生一件趣事,步行隊伍經過一學校門口時,正好學校舉辦80週年誌慶,有學生儀仗隊在公路邊上,看見我們這支步行隊伍,誤會是來賓,奏起「歌唱祖國」樂章,隊伍習慣了沿途有突然的歡迎儀式,走在龍頭的陳兆明連忙回頭問:『有學生歡迎我們,是否要進內參加歡迎儀式?』我則未有聽聞團委安排今早有儀式要我們停留。此時領隊張遠文看到校內並非辦歡迎助學長征隊伍,而是校慶紀念,沒有帶隊進入,免一場誤會,正在演奏的學生儀仗隊員,有些已發覺擺了烏龍,尷尬地奏餘下的樂章,似斷還續的,步行隊伍過後,大家笑得彎了腰,張遠文說還是拉隊進去給學校贈慶,各人抓幾把花生糖果零食帶上路吧!
這國道亦即昨天和明天步行的公路,車多,交通繁忙,且公路兩旁是農田,遠處山峰無甚特別。幸天氣晴朗,間有微風,路面寬闊,車多也不覺空氣差。
早上有煙霞,河面霧氣騰騰,像一層輕紗,有飄逸感,別有一番風貌。不久太陽出來了,氣溫回升,霧氣散去,飄逸仙景不見了。
在公路旁的餐館午膳,各隊友經受連日步行35公里,難得今日只步行30公里,可謂忙裡偷閒,在午膳後還有1小時休息,可閉目養神,讓酸痛的腳板小休,固本培原,再迎接下午的步行。
收步後乘車往興安縣城,入住靈渠飯店,這靈渠飯店建在縣城邊上,隔鄰即是觀光點靈渠公園。何謂靈渠?據說遠在二千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為開石廣東疆土,特命人民在廣西開築運河,將湘江源頭河水分流,其中六成水量注入湘江,四成水量流入珠江,這項工程,原是作為軍事用途,並非開辦水利。這靈渠至今仍可使用,可見證二千多年前的人民智慧和工程技術。所以興安縣的宣傳廣告以「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為口號。
晚上,興安縣團委書記陳日升和副書記莊小登門拜訪,商議在興安縣逗留的兩三天的行程,他們計劃安排的歡迎儀式,兩位書記辦事認真,借此機會多謝。
2004年11月19日 (36)(星期五) 天晴
廣西全州縣、興安縣
早上8時45分到上日收步點國道322線約262公里碑,是全州縣紹水鎮向興安縣進發,經咸水鄉、界首鎮等,在路邊飯館午膳,下午步行抵達興安縣城,至我們入住的靈渠飯店收步,是下午5時35分。
今天和昨天一樣,沿國道322而行,公路兩旁無甚景觀,但見大型和重型貨車,滿載貨物,狀似超限(即香港所說「超載」),如過江之鯽,在身旁飛奔而過,甚有壓迫感,必須提高警覺,瞻前顧後,隊友之間互相提醒,以保萬全。
中午時份,路經光華舖,剛好在小休地點看到一紅軍墓地,這是紀念主力紅軍在湘江戰役中在這裡殉難的將士,隊友們正好趁小休時間參觀,閱覽石碑紀載。
佐丹奴第二段接力隊員莫小雅今天肚瀉,不能參加步行,在酒店休息。晚飯時見她已康復,幸甚。這數天陸續都有隊員出現肚瀉現象,許多都是水土不服。當地人習慣食辣,這飲食習慣是否與水土有關,尚待科學考證,不過許多香港隊友都開始淺嚐辣椒,希望可盡快適應當地水土。
晚上6時半,經團縣委書記陳日升約了疾病預防中心的醫護人員,到我們入住的賓館為幾位隊友打預防流行性感冒疫苗,針藥費自付。這是隊醫蘭應波的建議,他預見在冬季流行性感冒會很容易感染和傳播,建議預先注射疫苗,可減少受感染的機會。
團縣委特意在晚膳後為步行隊友安排一場文藝表演和篝火晚會,各隊友難得一次娛樂機會,大家圍著火堆跳舞,雖然腳痛,也興緻不減,年青隊員尹國營和莫小雅合作,跳出輕快舞姿,各人盡興而回。
2004年11月20日 (37)(星期六) 天晴
廣西興安縣
今天是休息日。隊友們奔波了六天,迎來一個休息的日子。
上午早餐後,大部份團友們跟隨團縣委副書記到「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參觀。許多隊友都看過了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長征》,對湘江戰役有些認識,知道當年戰情激烈,主力紅軍傷亡過半,是以許多隊員都熱切期待實地認識了解的機會。這烈士紀念碑園座落於興安縣城西南1公里獅子山(與香港的獅子山同名,實屬巧合),由酒店坐車很快便到達。進入正門,便看見一組群雕,是灰白花崗岩雕鑿組合而成,有四個巨型頭像和五組浮雕組成,十分壯觀,是全國最大型的革命烈士群雕。越過石刻群雕,游客要爬上200級石級,到達山頂的紀念主碑。石級十分陡峭,爬上時要小心在意。主碑頂有三支石柱,造型是三支步槍向天,寓意是「槍杆子裡出政權」,這是毛澤東名句。由山頂向下望,近處是整齊的農田,遠望則是小群山環抱,是典型的廣西桂林景色,很是迷人。主碑下部是圓型碑亭,主碑外牆是毛澤東長征時期所作的詩詞,分別是七律《長征》、十六字令《山》三首、憶秦娥詞《婁山關》、清平樂詞《六盤山》等,碑亭內數幅銅鑄的字畫,記載湘江戰役的前因和戰事。從另一條山徑下山,到達紀念館,內有湘江戰役的模型,示意四個主要戰區位置,這紀念碑園於1996年建成,199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其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讀者日後有機會到桂林興安遊覽時,請記緊到此地一看,以認識近代中國和長征歷史。
我們參觀完「烈士紀念碑園」後,即乘車到20公里外的界首「紅軍堂」,這是一座祠堂,70年前紅軍指揮部,總司令朱德便是在此祠堂內指揮各處軍隊作戰。外面便是湘江,河水靜靜地流過,正是青山依舊,綠水長流。誰能想像70年前戰火紛飛,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景像?紅軍堂雖是破舊,仍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一張是主力紅軍長征時軍隊步行照片,士兵在田間的泥路上走,扞著步槍,腳踏草鞋,腳纏縛腿,還有士兵穿短褲,想拍照時尚未入冬,我估是開始長征不久時攝的吧!
中午返回賓館午膳,下午有約一半隊友到桂林陽朔觀光,晚上還觀看《劉三姐》歌舞劇,電影《劉三姐》曾在香港上影,戲中多首山歌悅耳動聽,曾在香港掀起一番聽山歌熱潮,這舞劇由名導演張藝謀導演,具有號召力。我則留在房間,努力寫日記。
2004年11月21日 (38)(星期日) 天晴
廣西興安縣
今早由興安縣城出發,上午8時30分開步,上午仍然沿著國道322步行,中午午飯前轉入省道202,午餐地點在司門鄉。當地一群老人家組成歡迎隊伍,穿起傳統服裝,每位老人家均有化妝,有些人打鑼鼓,有些人打腰鼓,邊打鼓邊跳舞,場面既熱鬧也感人。下午繼續沿省道202往資源縣方向前行,步入山區,公路漸漸向上,坡度不高,來往車輛明顯比國道少許多,山區空氣清新。公路旁是一條河流,發源於貓兒山,這便是中外馳名的漓江的上游。貓兒山主峰高2100米,號稱華南第一峰。當年主力紅軍搶渡湘江後,部隊經過老山界,便是在貓兒山,十分險要難行。我們沿公路步行,不會步入貓兒山區內。收步時間是傍晚6時10分,天色已暗,幸運是全體隊員能在入黑之前安全抵達收步地點。全日步行36公里,至省道202第86公里碑附近收步,地點是升坪鄉。
2004年11月22日 (39)(星期一) 天晴
廣西興安縣、資源縣
早上離開靈渠飯店,乘車往昨日收步點,約8時50分開步,沿省道202繼續步行。上午到達起步點,遇上大霧,河面濕氣重,煙霧瀰漫,隊友隨即穿上反光衣,以策安全。上午走上坡路,下午走下坡路,所以上午走得吃力些,下午則走得比較快。沿途見山坡有多處塌方痕跡,幸好這個星期來天晴,沒有下雨,否則總有可能遇上山體滑坡,沒法行車的突發事件。
中午前到達資源縣,午餐在資源縣楓木鄉用膳。至5時50分在中峰鄉收步,全日步行35公里。下午隊友葉勝傑發現有一片臍橙園,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向園主購買了一箱臍橙,每斤2元,隊友在小休時大吃臍橙。
收步後乘車往資源縣城,入住迎賓館。這迎賓館建在縣政府大樓內,沒有電梯,隊員取了門匙後,還要拖著疲乏的身軀,提著笨重的行李箱,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個中滋味,真非旁觀者所能體會了。
11月至12月這兩個月,除了有分段加入的數天是每天步行30公里外,其餘日子均要每天步行35公里,不要以為只是多步行5公里,不算多吧!實際上,每天在路上步行連同小休的時間,需要7個半小時或以上,加上中午用膳時間約1小時,等於早出晚歸,回到酒店賓館,有洗澡和洗衣的過程,部份隊友遇上肌肉酸痛,還要找領隊張遠文或大師盧俊樂幫忙按摩,有不舒服或有腳患水泡的,則光顧隊醫蘭應波。一天很快便過去了,翌日又重覆昨日的程序,週而復始。
2004年11月23日 (40)(星期二) 天晴
廣西資源縣
早上8時30分起步,沿著省道202步行,起步點是資源縣中峰鄉,資源縣的天氣,大致上一早一晚有大霧。起步前,許多隊友見有大霧,即穿上反光衣或帶上螢光帶,以策安全。早上到達資源縣城,過一條行車和行人大橋,橋頭建築和行人走廊,仿北京頤和園長廊設計,吸引眾隊友拍照留念。我們在廣西所經4縣,還是第一次見這樣考究的大橋。過縣城後轉入一條縣道,這縣道沒有編號,只有公里碑,這是資源縣通往龍勝縣的交通要道,尚幸來往車輛以輕型貨車和小客車為主,車流量也不多,間中有些噴黑煙的貨車經過,廢氣也很快被吹散了。這公路蜿蜒上山,彎多且急,像香港中區半山區的上山路,縣城區公路兩旁是民房,隊友李源昌說笑,這些民房相當於沙田九肚山的高尚住宅區。過了民房,仍繼續是上山路,見到多處山坡種植臍橙,午餐地點是這縣道旁的「臍橙園飯店」,隊友在飯後可在臍橙園摘橙品嘗,如要帶走,則要按每斤2元計算付款。午飯後繼續上坡路,到達海拔約1000米山坳,是全日最高點,之後全是下坡路。有周家俊、何沛雄和張遠文三人配帶的手錶有測海拔裝置,妙在三位的手錶測出來的山坳高度均不同,相差可達200米,不知以何者為準,我帶有電子手帳一部,可外接GPS裝置,以人造衛星追縱位置,可測出所處位置的海拔高度,應該測確的,但沒有帶出來,留待日後再測了。步行至下午5時50分收步,又是日落西山時份,天色昏暗,到達車田鄉,全日共行35公里。乘車返回資源縣城迎賓館晚膳休息。
今天早上出門時,稍不留意,穿上一對步行新鞋,卻忙記帶穿著起步時夫已穿慣了的舊步行鞋,要穿著新鞋步行35公里,心知不妙。在中午收步時感到腳趾痛,改穿涼鞋去走下午的路,下午有十多公里的下坡路,坡度也急,走得慢,恐防弄傷膝蓋位,墮後到隊伍的龍尾。完成一整天步行後,膝蓋位沒有痛了,腳趾頭沒有痛,但不幸右腳掌磨出了一個既不像水泡,又不是厚繭的物體,走路時痛,停下來更痛,像燙傷過一般,並不好受。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