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學長征日記 (2005.6.1-2005.6.7)

助學長征日記

2005年6月1日 (230)(星期三) 天陰
四川省黑水縣、松潘縣
昨晚我夫婦兩人借宿在晴朗鄉計劃生育辦公室幹事的宿舍,打地舖,用上了地蓆睡袋。大部份隊友選擇在請朗鄉政府大院內扎營住宿,所以今天早上需收拾營幕睡袋等物。早餐過後乘車前往昨日收步地點。遲至9時許才起步。
今天步行了31公里。全天走的都是沙石路,路面狹窄,遇上對頭車時,雙方司機要想辦法讓車方可通行。全天仍是沿著毛兒蓋河向上游前進。今天是陰天,間中有陽光,頗覺陰涼。至入黑後,在學校晚飯和睡覺時,需要穿上厚衣禦寒。
正午12時前,我們到了兩縣交界地方,正式完成了黑水縣的步行,踏足松潘縣的土地。當地是毛兒蓋片區的下八寨鄉,這是藏族鄉,鄉政府派出數名志願者陪走,均是藏族男青年,身穿傳統藏族服裝,很有地方特色。中午時到達一個904林場,這林場有食堂對外開放,我們在林場食堂午膳,別有一番風味體驗,感到奇怪的是這林場仍歸黑水縣管轄。下午到達下八寨鄉中心,當地藏民熱情好客,特地在草地上豎起帳幕,舖上地,招待全體隊友坐在地上,地前面已擺放好青稞粉、牛油等泡製酥油茶的材料,一待隊友坐下,藏民便奉上酥油茶,讓隊友品嘗,這酥油茶入口香甜,李道德讚不絕口,連飲三碗以上。另有手抓羊肉,新鮮可口,沒有羶味,各隊友縱使已吃過午膳,也忍不住要吃上一兩件羊肉。對下八寨鄉藏民們的熱情好客,留下深刻印象。
收步時來到下八寨鄉中心學校,在校內用膳和扎營住宿。這所學校是新建成約一年,現在有學生六十多人,其中有22個學生住校。學校內設有伙房,供應午晚兩頓飯給住校學生。所以今晚我們吃的是便學生的晚餐,菜僅有兩款,一款是番茄炒雞蛋,一款是洋粉條煮豬肉。許多隊友嫌豬肉太肥,菜款式不多,有些隊友問有沒有蔬菜、土豆或罐頭食品,答覆是沒有,這地方副食品缺乏,許多日用品要靠外地運輸進來,交通極不便。待我們隊友吃過後,便輪到住校的學生到伙房去盛飯菜,雖然我們隊友對晚餐不滿意,但住校的學生卻吃得津津有味,可見生活條件的差異是很大。學校內沒有水源可接上我們的生活車,所以晚飯後沒法洗浴,隊友自行拿著水桶到鄉政府的水龍頭去盛水以洗面洗腳。

2005年6月2日 (231)(星期四) 天陰
四川省松潘縣
早上起床,要多花時間去收拾營幕睡袋等物,交回5號行李車,由旅行社員工收藏。昨晚已盛載了半桶水,以備今早洗臉刷牙用。沒有熱水,水溫奇寒,疏洗完後,雙手感到冰冷。上午直接由借宿一宵的下八寨鄉學校起步出發,繼續行程,走的仍是沙石路,對全程隊友來說,以往都曾有多次在沙石路上步行的經驗,故並不算特別難行,這數天來的行程特別之處,是在很少外地人進入的藏民地區裡步行,每當走過村寨後,便感到十分荒涼。上午走過了沙窩會議的會址處,當地陪走志願者沒有介紹,我們便錯過了到會址參觀的機會。到底當年紅軍長征時在沙窩開了一個什麼會議,有什麼重要的決策,惟有留待將來再查閱資料。
中午時到達上八寨鄉中心,旅行社借用林場地方燒開水、煮白菜、煎雞蛋,供隊友泡方便麵餐。上八寨鄉的官員一早已在山坡草地上架起藏族帳幕,盛意拳拳地邀請我們在午餐後到帳幕坐下,品嘗藏區特有的酥油茶。酥油茶的用料和昨天我們在下八寨鄉的相同。今次可自行加沙糖,使茶味甜些。鄉民也奉上青粿酒,請我們品嘗。這酒味比昨天的強烈,不易接受。
下午途經毛兒蓋寺院,在公路旁要爬山而上,走約1公里山路才到。據寺院和尚介紹,這寺院已有700年的歷史。1935年紅軍長征時經過這寺院,便在此寺院內召開了著名的毛兒蓋會議,至今天我們在寺院內參觀所見,除了在寺院內有一塊石碑刻上「毛兒蓋會議會址」,這行字之上刻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沒有任何介紹毛兒蓋會議的歷史資料,更沒有任何關於紅軍長征經過當地的介紹或圖片。可以說,在寺廟裡,宗教氣氛濃厚,藏民對信仰的虔誠,多於對歷史和政治的關心。
我們參觀完這毛兒蓋寺院後,繼續步行,跟著便離開上八寨鄉,進入草原鄉。來到鄉中心,公路一邊是鄉政府大院,另一邊是鄉中心小學。附近是數間民居,荒涼得很。今晚便要在此地扎營住宿,各隊友分別安置到學校課室裡扎營,有部份隊友選擇在車上睡,有些隊友則到鄉政府大院,借用政府辦公室或鄉幹部宿舍打地舖。我夫婦倆人借用老師的宿舍住宿,宿舍裡有兩張鐵架床,但其中一張床沒有木板,要到學校外去搬木板來舖床。接著是舖地蓆和睡袋。
生活車沒有水源接駁,全體隊友今天也沒法洗澡,各人取些水來洗臉洗腳,大家都要忍耐連續第二天沒有洗浴了。今晚要用水是極不方便,要趁著太陽仍未下山前,走到學校外面的小山坡,那裡有一山泉水,大家要用膠水桶來盛水,再把水桶搬回住處使用。這地方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差極了。
學校的教室和老師宿舍都是木建的,半夜氣溫愈來愈低,寒風透過木板外牆隙吹進房內,凍醒了幾次。

2005年6月3日 (232)(星期五) 上午天陰有雨、下午間中有陽光
四川省松潘縣
昨晚睡得不好,借用了鄉中心小學的一位老師宿舍住,這是木板房,靠窗的一邊會透風,這裡是海拔3300米的高原,溫差大,太陽下山後,氣溫愈來愈低,即使用了睡袋,但睡至凌晨被凍醒了,輾轉反側一番仍未能入睡,後來發覺睡袋口有索帶可收緊袋口,才使睡袋保暖,矇矓入睡,睡至早上6時不到,房外有學校員工砍柴,我被砍柴聲驚醒,沒法再進入夢鄉,便起床到戶外泥地上刷牙洗面,洗面水是昨晚用水桶到學校外面去盛山泉水而來的。大家在大清早便收拾好營幕睡袋和地蓆,交回5號生活車裡,跟著吃早餐,是雞蛋炒飯和稀飯兩款,是自出發以來生活條件最困難的一天。
松潘縣的毛兒蓋區有三個鄉,即下八寨鄉、上八寨鄉和草原鄉,都是藏民聚居地,在草原鄉中心小學教書的老師,甚至不太懂普通話。我昨晚向學校老師說,要找電源來充電,也語言不通。後來得到鄉幹部幫忙,總算在老師宿舍裡的電燈掣上取得電源,但電壓極低,不足80伏,僅夠電筒充電,不敢連接電源到手提電腦,恐防歷史重演,把電腦變壓器毀掉。
早上離開草原鄉,在早上8時15分起步,上午要翻過一座腊子山,海拔3600米。過了山峰便進入燕雲鄉,也自然離開了走了數天的毛兒蓋河。上午走了15公里後,正是前不到村,後不到店,在荒山野嶺,靠旅行社找水源,用氣體燃料爐燒開水,供大家泡方便麵,將就一餐。今天在路上,真是見牛多過見人。早上,牧牛人打開牛柵,放出大批牛到山上吃草,誠一大景觀。在這條沙石公路上來往最多的是摩托車(即港人所稱的電單車),摩托車更適宜在嶇崎不平的山路上奔馳,今天也偶然會遇到藏族牧民騎著馬匹經過,有美國西部牛仔騎馬的風貌。
收步後,乘車前往約5公里前方的一個603林場,借宿一宵。當地的林場是伐木和種樹的,近年國家政策是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樹林,所以許多林場已結業,我們今天曾經過一個601林場,看樣子已結業,剩下空無一人的屋寨。這603林場仍繼續營運,還可供外來人食住,也算是一個奇跡了。許多隊友選擇好扎營地點,又開始忙碌地安營立寨了。
在高原上,經常被強烈的紫外光照射,這一地區的藏民膚色黝黑,面上兩頰容易被曬至「爆拆」,我在前一段日子裡,有一兩節步行忘記戴帽,也沒有在面上塗上防曬膏,結果半邊面頰也被曬焦了,有半邊藏民的面相,後來經多翻努力搽面霜,才逐漸改善。
晚上找水刷牙,在林場內找不到水源,結果手持電筒,一手拿著面盆牙刷毛巾等物,摸黑到公路上走百米到林場邊上的山溪水喉旁,刷牙洗面。一邊走一邊提防有藏獒出現(藏獒是藏族人養的一種狗,身軀龐大,遇到陌生人進入主人範圍時會撲出來咬人,十分兇惡),真是提心吊膽。四週漆黑一片,即使迎面遇到行人,如果沒有電筒照明,將會全不察覺。此時如果有興緻舉頭望天,會看見繁星點點,異常壯觀,只是此時無心情欣賞天際奇景吧。

2005年6月4日 (233)(星期六) 天陰
四川省松潘縣
早上睡至6時40分才起床,半夜時廳內的燒木柴火爐熄了,但我不覺,太太卻在半夜被凍醒了。起床後,便要收拾睡袋地蓆,把露營用品送回5號車,給旅行社職員安放好。然後才拿著洗面用具到林場邊緣的山溪水喉旁刷牙洗面,水是冰冷的,洗完面後雙手感到麻痺。
今天的行程是經過燕雲鄉,步行至紅扎鄉,行程28公里。上午經過燕雲鄉,可能是我們看見這鄉的房屋多半是木屋和泥牆的關係,感覺上這是我們經過的最窮藏區。經過一個村屋時,女戶主專程跑出來,向我倆夫婦獻哈達,這是緣份了。她自我介紹,她父親是老紅軍,是阿壩州的漢族人,在14歲時參加紅四方面軍,後來在松潘縣燕雲鄉安家落戶,與藏族女子結婚。她父親剛於今年5月1日去世,如果我們早些到這裡,便可探望這位老紅軍了。
燕雲鄉和紅扎鄉都是藏民聚居地區。紅扎鄉人口只有一千人多些,人口少。據陪走的鄉幹部說,鄉財政是完全沒有稅收,僅靠縣政府撥款維持鄉政府營運。
到了紅扎鄉政府大院,便借用鄉政府辦公室內的一部衛星電話通訊,因為我們自5月31日離開黑水縣城起,便沒有無線電話訊號,完全與外界失去手機聯絡。陳兆明致電給苗圃廣州職員江華容,向她報平安,同時請她致電香港職員,傳達平安口訊,並請香港職員轉告給全程隊友的家人知悉。李道德也利用這衛星電話與他的員工聯繫,盡快了解公司業務進展。借用這衛星電話,是要付費的,每分鐘一元,以鄉村生活標準來說,是昂貴的了,如果有IP電話,國內長途話費是每分鐘0.3元而矣。估計明天晚上我們到達鎮江關住宿時,當地是松潘縣的主要交通經過之地,通訊應可回復過來的。
今天在紅扎鄉政府大院內扎營,原本這鄉的中心學校拆卸重建,學校暫時遷到鄉政府內,有課室4間,可在課室內扎營。有部份隊友仍喜歡在露天地方扎營,天不做美,當各隊友扎好帳營後,傍晚時份便開始下雨,在戶外扎營的隊友便非常不便了。我夫婦倆在一個課室內扎營,這課室是木屋,有漏水。估計今晚也將是寒冷的。

2005年6月5日 (234)(星期日) 上午有雨、下午天陰
四川省松潘縣
早上起床,發覺課室內有兩處地方漏水,昨夜整夜下雨,漏進課室裡的雨水變成小河了,幸好我們的營幕沒有被「河水」弄濕。收拾營幕睡袋等物後,到課室外一看,天仍下雨,雨勢不少。
大隊就在鄉政府的一個辦公室裡進食早餐,昨晚有數名隊員已選中了在這個辦公室裡舖地蓆睡袋過夜了,這辦公室也是漏水的,陳兆明睡醒時,發覺睡袋被屋頂漏水弄濕了。紅扎鄉中心裡沒有餐館,早餐要靠旅行社員工泡製,廚房便是這辦公室隔鄰,因陋就簡,大家但求有食物到肚,份量不夠也沒有辦法了,在小休時進食自備的零食乾糧吧。
今天上午要冒雨前進了。在雨天走沙石路,有難度的,和我們在貴州及四川古藺時所遇到的情況類似,雨水和著沙土,變成泥漿路,有些路段更有積水,龍頭走到一段積水路段時,發覺如強行通過,隊友的鞋襪將盡濕,於是傳口訊到龍中及龍尾,請搬石塊到龍頭去填坑洼,就這樣,我們隊伍變成臨時搬石工人,以人傳人方式把石塊由龍尾傳遞到龍頭去,跟著大家便踏著這一塊塊石頭走過積水路段。
今天連續經過了紅土鄉和小姓鄉,在小姓鄉一家餐館享用午餐,各人已連續三天中午是吃方便麵餐,今天才回復正常,大家心情特別興奮,覺得每道菜都十分可口,讚口不停。
下午收步時來到鎮江關鄉,雖然仍是沙石路,但公路開闊了,也平整了,容易行走,無線手機也有訊號,可以自由致電話回家,向家人報平安了,好像由原始時代一下子跨進現代文明社會一樣。我開玩笑地說,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便是有手機網絡覆蓋的地區,信不信由各位讀者了。
全天共完成35公里行程,收步後乘車往松潘縣城,入住天馬大酒店,心情好像大鄉里出城一樣,縣城的建築和設施,比過去五天來在藏鄉環境相比,真有天淵之別。松潘縣城外圍,是一道古色古香的城牆,整齊整潔,環境幽美。

2005年6月6日 (235)(星期一) 天晴多雲
四川省松潘縣
早上由縣城乘車返回昨天收步點的鎮江關鄉,車程需時,故遲至9時30分才起步,剛開始還有約5公里的沙石路,之後走過一條岷江橋,接上通往松潘縣城的國道213,再次踏上混凝土路。算起來,自從5月30日在黑水縣走進毛兒蓋河起,已持續走了6天半的沙石路,今天才算正式走完了這段難忘的崎嶇道路。
走進了國道,即時發覺來往的車輛很多,車速飛快,轉變快得一時間還未適應過來。這條國道,是成都通往松潘的交通要道,更是通往全國著名風景區黃龍和九寨的必經之道,大型的旅遊車穿梭往來,經過身旁時司機響號,聲音刺耳,即使熟睡也會被驚醒過來。
今天的行程是從鎮江關鄉走至安宏鄉收步,行程33公里。公路是沿著岷江逆流而上,岷江在公路的左旁。岷江水流急,河水量大,從北向南而下,注入都江堰,都江堰是古代戰國時秦國的一項重要水利工程,這水利工程不單使秦國國富民強,也一直沿用至今,造福了千秋後世的四川人。
步行時剛好有一位老師同行,介紹松潘的一些歷史。松潘縣城早在唐代已建成,當時稱松州,岷江是當時唐朝與西藏(唐朝稱吐蕃)兩國的疆界,所以岷江東岸築有許多烽火台,是古代通風報信的軍事設施。藏王贊普松贊向唐太宗求結秦晉之好,於是有文成公主和蕃的千古佳話,文成公主在出嫁至西藏前,便曾在松州住了一段時期,才移玉步到西藏去。現在松潘縣城北門外,縣政府特地豎立了文成公主和贊普松贊塑像,以作紀念,是當地的地標,塑像之下,刻有碑紀,謹錄下供讀者參閱:
漢藏和親
公元六三八年八月,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未允,遂發兵二十萬攻打唐邊防重鎮松州,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唐蕃松州之戰。
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許嫁文成公主。公主入蕃途中,輾轉來到硝煙未盡的松潘草地,凝視昔日戰場,感慨萬端,呼曰:「興師相戕罪也,余將和睦唐蕃。」
文成公主入蕃和親,實現唐蕃會盟,光耀史冊,也給松州留下了千古傳頌的佳話。

松潘縣城內的建築,也盡量維持古色古香味道,至於這建築風格是否唐代遺風,則我沒有研究了。

2005年6月7日 (236)(星期二) 天晴
四川省松潘縣
由今天起,全程步行隊連續放假四天。隊友們經歷了連續6天的艱辛旅程,好好地享受這四天假期,安排到附近的風景區遊覽,舒暢身心。今天有部份隊友選擇到松潘縣的牟尼溝去觀光。通往牟尼溝的公路入口,正好便是昨天我們收步地點的安宏鄉。
我夫婦倆則留在酒店,因我要為即將前來步行的第9分段作好準備。第9分段將於6月10日到來,和全程一同步行3天。跟上次第8分段一樣,第9分段行程中,也有一天是露營的。上次第8分段在小金縣兩河鄉露營後,我們安排託運,將營幕睡袋等物資運送到松潘來,今天休息,正好趁下午空閒時間,召集了數位隊友去檢查營具,清點數量。接著是和團縣委協調,請代找貨車工人於6月12日運送此物資到牟尼溝二道海去,供第9分段參加者露營時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