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助學長征日記 (2004.11.10-2004.11.16)

助學長征日記

2004年11月10日 (27)(星期三) 上午下雨、下午天陰
湖南藍山縣
今早乘車由臨武縣出發,經新墟鎮,進入嘉禾縣,再轉入藍山縣土市鄉起步。下車時已看見當地安排學生歡迎隊伍。剛經過歡迎行列不久,傾盆大雨再次從天而降,幸好不遠處有一個大加油站,男女老少,均飛奔至油站避雨,如果沒有這油站可暫避,恐怕各人變「落湯雞」不特止,染上傷風感冒事大呢!望天打卦一輪後,還幸上天憐憫,雨勢減弱,隊員披上輕便雨衣,冒雨前進,沿省道233步行,早上第二節時天氣轉晴,無奈之前雨勢很大,雖有雨衣披身,但雨水仍然順著褲管流進鞋襪內,襪子全濕透了,第三節步行前,見雨停了,嘗試改著涼鞋,但沒有穿襪,結果很快地,涼鞋邊緣與腳眼磨刷,愈走愈痛,刷傷了表皮,幸好陳誠勵穿著兩對襪,急忙脫了一對給我穿上,避過一劫。上午終完成18公里行程,至楠市鎮午膳,飯後稍作休息,連忙找隊醫幫忙,在刷傷表皮處貼上膠布,穿回另一對剛洗完還未晾乾的厚襪,再穿涼鞋,去迎接下午的17公里行程。2時15分繼續步行,向藍山縣城進發。全日共步行35公里,約6時收步,已十分疲倦,還要拖著疲乏的身軀,步入縣城區到友誼大酒店,到酒店大門前天色已全黑。
今天進入湖南第四個縣藍山縣,之前經過的三個縣汝城、宣章、臨武,是屬於郴州市管轄,之後的三個縣藍山、寧遠、道縣,屬於永州市管轄,故此今晚到達藍山縣城,縣政府在隊伍入住友誼大酒店門前,舉行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有學生儀仗隊奏樂,學生為隊員結紅領巾,隊員們有豐富的迎接結紅領巾經驗,立刻俯首甘為孺子牛,引頸受縛。

2004年11月11日 (28)(星期四) 上午下雨、下午天陰
湖南藍山縣、寧遠縣
今日行程是由藍山縣往寧遠縣。約上午8時半起步,今天走的公路,一半是重新舖設水泥路,另一半是原來的瀝青路,沒有明顯的每公里一個公里碑,中午就在收步點的路邊飯店用餐。各人自備餐具。陳誠勵說走得很疲倦,不想在餐桌進食,要我幫她用餐具盛飯菜,送到車上給她,她食完即在車上小休。昨日穿著了20多天的步行鞋濕了,要晾乾,太太特意在大行李箱找出我的舊波鞋給我穿,沒想到這雙波鞋,鞋面是布料,遇上下雨天,很快又濕透了,鞋襪盡濕的,走完上午的18公里後,脫鞋襪一看,雙腳泡得皺皮,右腳尾趾的水泡,原來已變成厚繭,現在泡成脫皮了,尚幸這水泡位不痛。
整日的行程都是在修建中的公路上步行,車少,隊友們可安心地在修建好一邊的公路上步行,天陰有風,走來舒暢,算是上天見我們這幾天經受著下雨的鍛鍊,讓我們輕鬆一個下午吧!
全日共行約36公里,臨收步前約4公里,團縣委推薦我們走在修建中的馬路,這條馬路還不准通車,我們的車隊走原來的馬路,走了不久,發覺有些不對,由於這條道路還未通車,即是說沒有我們的車隊支援,無論各隊員如何辛苦,也必須走到終點方可,連忙問團縣委還有多遠才走完,他也說不清,結果我們多步行了一公里多,還要在入黑之後繼續步行,此時各隊友已沒有準備電筒照明,僅靠遠處微弱的燈光辨認道路,至6時15分才走完這條未通車的新路,來到通車的公路邊上,等候當地交警引領我們的車隊來接隊友回縣城。

2004年11月12日 (29)(星期五) 上午下雨、下午天陰
湖南寧遠縣、道縣
全程隊員連續五天,每天步行35公里,每天花7個小時以上在路上奔波,又遇上下雨天,容易著涼,終於今天有多名隊友因病請假,計有徐惠森大腿皮膚磨損、何沛雄因嘔吐及全身乏力,盧寶珠因嘔吐作悶,三人留在酒店休息。
今日由寧遠國際大酒店起步,向道縣方向步行,沿省道323(不是瑞金起步的國道323)約92公里碑之前起步,途中經過天堂鎮,有一牛隻買賣市場,路邊豎起一個招牌,寫著「天堂牛市」,從事股票金融業的朋友會心微笑,「牛市」指股票價位上升,人人看好的市場,葉勝傑笑說來到天堂,便只有牛市,不會再有熊市了。約步行12公里即進入道縣境內,有道縣志願者約10人迎接並陪行,他們是在縣會計核算中心工作的同事,由成年人組成的志願者陪行隊,還是第一次。經過柑子園鎮,中午仍返回寧遠國際大酒店午膳。李源昌午膳後感身體不適,回房間休息,只走了上半天。飯後立即上車返回收步點繼續戰鬥。幸好下午不再下雨,天陰兼有風,走起路來很合意。

2004年11月13日 (30)(星期六) 天陰
湖南寧遠縣
今日是休息日,步行隊伍經過連續6天,每天步行35至36公里的長途步行,每天早上還未恢復過來,又要應付7、8小時的長途步行,身體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天雨和天氣逐漸轉涼,步行時冒汗,汗水和雨水把衣履鞋襪弄濕後,很容易感冒著涼,多名隊員都感到身體不適,葉勝傑找來了板藍根沖劑,呼籲隊友們服用,預防勝於治療,亦一番苦心。今天是自由活動,隊友可選擇參加由團委安排的參觀活動,或留在酒店休息。上午有16名隊友到道縣參觀紅軍長征經過道縣時搭建的浮橋,據道縣宣傳部職員介紹,當年8萬紅軍過瀟水,先由先鋒部隊偷偷游水過河,攻入縣城內,再動員地方群眾幫忙,用木船拼成一線,上舖木板,搭成浮橋,數萬人馬才可安然渡過瀟水。道縣宣傳部還提供一份介紹道縣歷史的材料給我們,抄錄如下:

道縣概況 資料由道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道縣地處湘南,毗鄰廣東、廣西,是湖南通往兩廣、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全縣共有人口67萬,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道縣古稱道州,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縣制,在秦為縣、在唐為州、在宋為郡、在明為府,歷史悠久,文化爛,人才輩出,孕育了許多歷名人,留下了許多淵源的神奇傳說。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誕生於道縣,其學術思想以孔孟儒學為基礎,吸取道家之觀點,被稱”孔孟後一人”。明朝程顥、程頤及朱熹也是他的五傳第子。其名著《太極圖說》中提出的”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生陽,動極而生陰”與近代科學家康德提出的宇宙初始是由塵埃組成的,經過萬有引有的作用,逐步聚集而成是相符合的。周敦頤所留下的名篇《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更是膾炙人口,激勵後人。清朝大書法家(我國四大書法流派之一)何紹基、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前夫人何寶珍、清朝著名畫家何維朴等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道縣。
歷史官宰今何在?史海沉記猶新。唐朝年間道州刺史元結留下的《賊退示官吏》一詩被錄為《唐詩三百首》,成為千古絕唱;宋朝年間宰相扣寇準被貶道州司馬,其清正廉潔、體恤百姓的為官之道,至今傳頌;仙子腳鎮永安關的《事平碑》與《關岳廟》中的精彩篇章記載著民族英雄岳飛當年精忠報國、收復道州的故事…,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道縣這片熱土上,還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在傳說…。道州,湖南南部邊陲的古城重鎮,襟帶兩廣,屏蔽三湘,四境層巒嶂,有雄關隘谷,進可攻,退可守,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工農紅軍在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離開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秋冬,紅六軍團、紅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長征途經道州。為了迅速佔領道州,繼續北上,先遣部隊派出突擊隊先行,紅軍逼近道州,偽政府官員驚恐萬狀,急令在桂陽的保安團撤回縣城,下令各鄉、保長抽丁派款組織”剿共義勇隊,建碉堡,設路障,毀橋樑,沉渡船,查戶口,貼佈告,防止紅軍前進。”為此,突擊隊的戰士們為搶佔渡口與國民黨在水南街開展了激烈的戰鬥。戰士們愈戰愈勇,對岸機鎗啞了,城牆上的敵人應聲倒下。在機鎗掩護下,他們游水過河找來群眾,迅速架好浮橋,打開縣城南門,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在南門城樓上獵獵飄舞。敵人懾於紅軍的威武,虛放幾鎗,撤出縣城,向廣西方向狼狽而逃。
紅軍是宣傳隊,長征的宣言書。紅軍長征過道縣,一路行軍打戰,一路發傳單,寫標語,鼓舞群眾。在道州城裡的文廟牆上,一位紅軍小戰士寫下了”工農革命努力奮鬥、工農革命勝利萬歲”的標語。東門鄉北門村的群眾當年積極支持紅軍,他們為紅軍送水送糧送衣帶路,與紅軍結下了深厚情意。紅軍紀律嚴明,買賣公平,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紅軍與群眾魚水情深。紅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道州人民留下了深遠的影,也永遠激勵道縣人民奮勇前進。

由於文廟牆上有紅軍寫下的標語,當地就把這幅牆稱為「紅軍牆」。現在已用鐵欄杆圍起來,不可走近拍照。
中午回寧遠住宿賓館午膳,之後到九疑山參觀舜帝陵墓,查《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即九嶷山)。」九疑山位於寧遠縣南30公里,為何名為九疑山,這裡有九座形態相似的山峰,相傳舜帝南巡至此,為民除害斬孽龍,不幸身負重傷而亡,山民悲痛萬分,決心找尋舜帝陵墓,但遍尋不果,某日,一瑤族青年在山上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陵墓,四週長滿密麻綠茵的荊竹,他認定這就是舜帝陵墓,叩首之後,將身上的紅布腰帶繫於竹枝作記,然後返來報訊,但大批瑤民趕到這裡時,發現山上竟然有九座一模一樣的墳墓,而且都有一條紅腰帶繫在墓旁的竹枝上,瑤族青年把其中一條腰帶解下時,其他八條腰帶也瞬間不見了,眾人甚感疑惑,無奈只好拜別九座墳墓,不久舜帝二位妃子尋夫至此,望著九座墳墓,疑而示決,留下一片被她們眼淚染成的淚竹,返回洞庭湖,後來,山中出現了九座一模一樣的山峰,令人望而生疑,這便是九疑山名的來由傳說了。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皇均有祭祀儀式,遙祭舜帝,或派官員代祭。現展示於舜帝陵內的祭文石刻,由清乾隆二年起,至光緒年為止,共約30幅。應該還有更早期的朝代祭文,沒有展示出來。毛澤東於1961年曾作七律詩一首《答友人》,即詠九疑山及舜帝:「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2004年11月14日 (31)(星期日) 天陰有雨
湖南道縣、廣西灌陽縣
早上離開寧遠國際大酒店,我們在這酒店住了三晚,早上要把大大小小的行李送回旅遊車,各隊友除了行李外,還人人提著水桶上車,也是一個奇觀。
早上乘車往道縣前天收步點省道323第127公里碑處,繼續征途。上午穿過縣城,至壽雁鎮境,上午共行16公里。全體隊員上車往廣西文市鎮路邊餐館用餐。這路邊餐館也是我們今晚晚膳的餐館。
下午再返回湘桂交界的公路,已是下午3時10分,兩省的支援人員早已到達,在等候我們。在省界處先與湖南省青基會副秘書長陳景鴻、永州市團委彭韜、媒體記者等人道別,接著有廣西青基會副秘書長宋彤宇介紹廣西方面的人員給各隊友認識,桂林市希望辦主任徐偉翔將是廣西段主力協調各項支援工作負責人。下午起步點是湖南和廣西兩省交界處,沿省道302第0公里碑開始。下午起步遲,約3時半才正式起步,此時氣溫驟降,只得十多度,連忙添衣,但厚衫在大行李中,放在行李車,沒法取出穿著,十分狼狽,惟有急步行,以增加體溫,和風對抗。步行至過了第15公里碑時,到達曾在中午用餐的餐館,此時已是6時15分,天色昏暗,領隊張遠文下令收步,大隊要分別入住兩間路邊旅店。原因是單一間的房間不夠。我們入住鄉鎮的路邊旅店時,旅行社蕭燕總戲謔稱這些鄉鎮級的旅店為「黑貓旅館」,以表示房間設備簡單,大家不要期望過高。不過如與我數年前參加苗圃工作組下鄉實地探訪所入住的鄉招待所相比,現在的住宿環境已是改善很多了。苗圃工作組到的是貧窮的縣鄉,那時在鄉村招待所過夜,住宿條件更差,大約只有二、三個大房,每個個大房內有五、六張床,床被是舊的,恐怕許久沒有洗滌過,最好自備枕頭袋和被袋,招待所是沒有洗澡設備,廁所在外面,僅是茅廁,十步外憑嗅覺即可找到,廁內蒼蚊亂飛,早上起床後要到室外,在大水缸取水洗面刷牙。相比之下,現在入住的鄉鎮招待所,床被乾淨,多數房間還有衛生間,有熱水供應洗澡,待遇「豪華」多了。估計,未來到貴州時,生活環境更艱苦,氣候寒冷,住宿設備差,更大的考驗還未來臨呢!
晚上廣西青基會約了五縣團委專程到文市鎮來,五縣分別是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龍勝,全部都是桂林地區,受桂林市管轄。五縣團委、加上桂林市希望辦主任、廣西青基會副秘書長等和我們在鎮政府辦公樓見面,以了解在廣西的行程安排、路面狀況、各項歡迎儀式。其中16日由兩河鄉往全州縣城的道路,由於修路關係,再加上連續數天下雨,路面泥濘不堪。此外,27日龍勝縣城往瓢里、及28日瓢里往沙宜都是修路,恐防許多段路被堵死,車輛無法通行。27、28日剛好遇上第三分段步行,這分段參加人數特別多,達80多人,改行其他公路又恐影進入湖南日期,經大家協商後,結論是到時候請縣政府幫忙,派出修路工人及鏟泥車在車隊前面開路,以保證車隊和步行隊伍能順利通過。這見面會由晚上9時開至10時半才散會。

2004年11月15日 (32)(星期一) 天陰,間中有小雨
廣西灌陽縣
今日早上由住宿的旅店起步,先前往鎮政府大樓,在這裡舉行廣西段的歡迎儀式。之後在9時正起步,沿省道302步行,承接昨日步行路線。其中一段路進入全州縣境內,再折回灌陽縣。轉到省道201步行,上午步行18公里。
陳誠勵今早不適,上午肚瀉了好幾次,剛好中午到灌陽縣城入住的賓館午餐,取了房門匙,下午請病假,在房間休息。我逗留在房間陪她。下午她還繼續肚瀉,隊醫給了保濟丸和一些藥給她。肚瀉的原因,一是水土不服,另外不習慣廣西的飲食,在廣西午飯和晚餐都是火窩,恐怕進食了還未煮熟的食物。在這幾天,先後有多名隊友有腸胃病,相信是水土不服的問題。
其餘隊友在午飯後繼續行程,於6時40分到達灌陽縣城收步,全日共行37公里。由於步行路線有變動,明天提早走兩河鄉白水村經石塘至百里一段路,而17日則走全州向東北方向至黃沙河鎮。

2004年11月16日 (33)(星期二) 天陰,間中有小雨
廣西全州縣
今日行程是從灌陽縣城坐車回到全州縣兩河鄉起步,走另一條省道201線,約39公里碑處起步,經石塘鎮,向西轉入另一省道303線步行,中午乘車約3公里至鳳凰鄉麻市午餐,下午由餐館繼續前行,至303線第26公里碑處收步,約已步行至界首鎮。
陳誠勵休息了半天,腸胃逐漸恢復過來,早上用早餐還是很小心,不敢進食有油的食物,向「大師」盧俊樂取了兩包快熟米粉,借用餐館廚房煮而食之,他知道我的腸胃也好不了多少,特意留了一碗米粉給我,以調理一下腸胃,在此多謝大師續命的米粉。大師性格是外冷內熱,實在是很樂意幫助別人的,只是行為表現上不黨不群,性格有點像《射鵰英雄傳》的東邪黃藥師。
步行中途遇上一家人辦帛事,親友送殯後沿公路步行,為免出殯行列沖散,我們步行隊伍急步前行,超越了出殯行列,又見前頭有吹奏哀樂的樂師,眾人繼續力爭上游,再次超越。陳誠勵說是「助學紅軍與白(帛)軍打遭遇戰,要爭奪前頭陣地。」引來各隊友會心微笑,然為免引起出殯行列不快,我還是提醒各隊友經過出殯行列時避免說笑。
今天幸好天氣轉晴,氣溫回升,路況良好,路面上來往車輛少,走來舒暢。收步後乘車回全州縣城,入住秀海園大酒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